外地人,今年48岁的政秀英感慨地说:“以前感觉集宁是穷山恶水,来了就在妹妹家呆着。这次来看见建了很多公园,环境优美了,空气也变好了。”
当地人,今年52岁的何永福高兴地说:“我是老虎山的常客,天天都来。以前老虎山荒凉一片,自修建后,绿树成荫,山上到处都是运动健身的人。”
气象资料表明,集宁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45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197毫米。但是,到2011年底,集宁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939公倾,绿化覆盖率38.8%,绿地率达到达到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那么,山城集宁经历了怎样的“绿色蜕变”?

广场健身运动
“塞外山城”添绿色
集宁是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市府所在地,占地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71万人,城区雄踞着老虎山和白泉山。集宁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所所长胡银喜说:“集宁气候恶劣,土地贫瘠,土层平均仅有40厘米厚,下面全是石头,想种活一棵树,非常艰难。以前种树全种在城区周边,人为破坏严重,城区少见绿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集宁的工业经济曾经有过辉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企业经营机制僵化,大多濒临倒闭。尽管集宁拥有区位交通优势,可是生态环境恶化,招商引资困难重重。
面对惨痛的现实,集宁人认识到,要想加快发展,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集宁造林绿化的力度逐年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贯彻落实乌兰察布市委和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将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地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效突显。
如今,集宁有林地总面积1.69万公倾,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0.6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9.8%提高到目前的16.77%。10年间增加了6个百分点。昔日的荒山秃岭经过治理已呈现出山青树绿的繁茂景象,水土流失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遏制。

城区环境优美
“三山一河”换新装
2010年,乌兰察布市委、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型城镇”战略,综合治理“三山两河”(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霸王河、泉玉林河)的生态建设目标。
“三山两河”,集宁就占了“三山一河”。集宁区领导压力颇大,因为2005年曾有过的白泉山万亩造林活动失败的教训。教训就是经验。这一次,集宁区进行了详细的前期调研,请来北京的专家学者进行会诊,考察周边城市,制定了科学详实的方案,治理工程扎实有序。
“以前是造林,现在是建园林,种一棵树和伺弄一个娃娃差不多了。”集宁区林业局局长张耀说,“地下全是石头,先用机器打出一个近2深的坑,换上土,光换土就有300多万方;植上树,怕风刮倒绑上支架,10月份再上一层防风罩;树干上缠草绳,冬天再裹一层塑料膜,树冠喷抑制蒸腾剂来防蒸发。”
为了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集宁区实施先进的造林技术远不止这些。从整地、苗木选育与管理、造林技术再到浇水全部是抗旱新技术,为了增强树木抵抗力,采用吊针输液、灌根方式增加树木营养,走在老虎山、白泉山、卧龙山上,随处可见一排挂着输液带的树木; “三山”及霸王河两岸树木绿化全部采用膜下滴灌,节水管灌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
2010年,集宁荣获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2011年,霸王河综合治理和白泉山主题公园两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进,老虎山、卧龙山生态公园和人民公园、榆树湾公园改造建设同步实施,当年完成绿化投资34亿元。今年,乌兰察布市委、政府适时提出了“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的目标,投入49.72亿元,以“三山一河”为重点的生态景观建设再次快马加鞭。
截至6月底,各类树木的栽植已全部结束,广场、园路等工程全面开工,新老城区13条道路、南北出入口、四个立交桥以及公路绿化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市绿化的档次和水平再次提升,申报自治区园林城市的各项硬性指标全部达标,集宁展现出秀美大气的新形象。

虎山公园绿化鸟瞰图。
“生态文化”入民心
在集宁,全民义务植树成为常态。目前,已新建白泉山、黄家村、卧龙山大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3个,每个基地建设面积都在1万亩以上。统计表明,集宁有640万人参加过义务植树活动,植树3200多万株。
生态建设正酣,生态文化风生水起。集宁区团委书记兰建业说:“我们从2008年开始建设青少年生态林,每年开展保护绿色家园、保护母亲河等活动”目前,集宁区已建有“三八林”、光明林、中外友好林等生态文化建设基地10多处。
三分建设七分管护。集宁区新成立了5支养护队,从公益性岗位中抽调500多人从事养护工作。今年38岁的卢慧,是一名白泉山公园的养护人员,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负责卫生、防火以及健身器材、树灯的管护工作,傍晚还负责给广场跳舞的人放音乐。她说:“现在环境好了,人们也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了!”
园林建设,也带动了民生工程的发展。目前,集宁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79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8.5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7.47%;完成房地产开发和棚户区改造550多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9.5平方米。
绿色孕育活力,美丽催生发展。集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截至6月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08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收入完成7.58亿元,同比增长3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82亿元,同比增长57%。(内蒙古日报记者皇甫美鲜 通讯员范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