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呼武新公路为何高收费低速行
内蒙古新闻网  12-08-27 17:0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一条新修的公路,在万众期盼下终于试通行。可这条平坦而宽敞的“高速”大道,却让很多有车族望而却步,困惑不已。

  “高速”路规定“低速”行

  “路畅通了,心却堵了。”在武川一水泥厂工作的乔先生告诉记者。

  乔先生说,道路虽然畅通好走了,可他们每个月的罚款却多了。由于该条路时速限制在40至60迈,时速限制太低,驾车时往往忽视了时速问题,难免让他们吃罚单。再加上道路上的限速标志看不明白,有的路段写着限速60迈,有的路段写着限速40迈,他们也搞不清楚具体路段限速情况,自己时不时就受到违章处罚。

  从武川到呼市的这条新公路,记者看到,标识牌上明显标着全线路段限速为每小时40公里。

  气愤的乔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一路刹车,即使不踩油门,车辆都很难保持在规定的时速。

  高收费让部分车“望而却步”

  在武川县工业园区入口出,记者看到,通向工业园区的道路上大型车辆排起了长龙。

  司机告诉记者,从武川通往呼市的这条新公路收费太高,以计算重量来收取费用,一趟下去要缴纳大几百元的过路费,为了避免缴费,他们希望仍然能从原来的道路上走,但由于过去的道路改为从呼市至武川的单行线,限制通行,迫使他们无奈地在这里等待。

  23日,记者从呼市到武川时,缴纳了15元的过路费,票据上显示:通行省道104线呼市—武川段公路专用票据。返回时,根据公路缴费显示屏上显示“客3”字样,虽然收费依然是15元,但原本是客1车型,票面却显示“客3”车型。收费的工作人员称,他们这里的收费标准是小轿车以客3标准收取,只有拖拉机和农用车辆以客1车型的标准收取费用,为何如此规定,他们也不清楚。

  为此事,记者电话咨询了呼市收费公路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表示,收费标准是由交通厅和发改委统一批复制定的,大货车以车货总重量为计算单位,每吨次3元收取,客车以车辆类型计费,小于等于七座的收取15元,8至19座的车型以15元标准收取,20至39座的20元,大于等于40座的25元标准收取。

  武川“高速”并非高速公路

  昨日,记者专门采访了武川县交警二中队的常永伟队长,常队长告诉记者,新修武川公路目前正在试通行阶段,还没有正式开通。该条路段是由武川和呼市回民区交警队联合负责管理,从呼市零公里至14公里处为回民区交警大队管理,从15公里处到武川由他们负责管理,这条路看似是高速公路的标准修建的,但并非高速公路,而是104省道,定位国家一级公路。

  常队长说,这条路段好走,让很多司机师傅忽视了时速问题而一路狂飙,尤其是从武川到呼市的路段,一路下坡,时速都很高,也很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都不堪设想。时速之所以定位40迈至60迈,也是考虑到这条路本身就是国家一级公路,而不是高速公路的标准定位,再加上道路特殊问题,才出于这样的考虑。至于收费问题,不属于他们管理,但也是他们目前倍感头痛的事情。大货车滞留武川不愿意通过新路到达呼市的原因,也是接受不了新路的收费标准,据很多大货车司机反映,一趟下去收费大几百元,他们的利润就没有了,所以很多司机冒着逆行的危险,要从旧路上行驶。目前,是旅游高峰期,旅游车辆非常多,为了严格控制大车逆行行为,他们每天需要24小时看管车辆,尽管如此,部分车辆还是通过绕道,进入旧路上逆行,让他们很无奈。(记者 呼延河)

[责任编辑 赵静 ]

记者采访白旗工务...
武术表演助兴曲棍...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
“亲密接触”奥运...
健康骑游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金秋采摘“乐翻天”
国际马文化节开幕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