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辖区百姓的“贴心人”、“好儿子”、“赛因察戈答”(蒙古语,意为好警察);他从警30年来,最常讲的一句话是“牧民的事就是自己的事”;30年来,他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调解各类纠纷2700多起,没发生过一起暴力刑事案件。他就是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派出所的外勤民警赛西雅拉图。
“赛因察戈答”是干出来的
塞西雅拉图在30年工作中,给自己规定了“四个必访”: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归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求助必上门回访。
2007年,红光嘎查牧民乌力吉曾格和莫德格因林地产生纠纷,莫德格起诉到林东镇城关法庭,法庭调节两次都没有效果。塞西雅拉图得知情况后,3次找到乌力吉曾格和莫德格,给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来乌力吉曾格将多占莫德格的林地退给了她,两家和好如初。
针对辖区牧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塞西雅拉图经常走村串户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在“二代身份证”换发期间,塞西雅拉图宣传新证、旧证的不同,向牧民讲办理新证的意义。一个月里,他发放蒙汉两种文字宣传材料1500多份,用自己有限的工资帮助60岁以上或特别困难的牧民办理二代身份证。
辖区内有位叫曹乙拉的小女孩,因为妈妈生病去世,爸爸没心过日子,家里穷得连个书包都买不起,到了上学年龄上不了学,赛西雅拉图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每年拿出400元捐给孩子作为学费。在他的资助下,曹乙拉如今已经上了四年级。每逢过大年,赛西雅拉图还会给曹乙拉买新衣服送过去,感动得小乙拉连声喊他“图爸爸”。
胡北沟嘎查二道沟村牧民哈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妻子离婚带着儿子改嫁,父母把牲畜和家产变卖赔偿受害人。哈某出狱后,看着支离破碎的家,开始“破罐子破摔”,整日酗酒、打架,闹得村里鸡犬不宁。塞西雅拉图和村里研究成立了帮教小组,开始对哈某进行帮扶教育。通过3年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帮教,哈某终于走上正道,并动情地说:“我一辈都忘不了这个大恩人。”
查干哈达苏木二道沟门村79岁的那顺德力根和73岁的老伴敖特根身体有病,家庭非常困难,10多年来,赛西雅拉图坚持给他们送米、送面,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照顾。这对老夫妻经常对别人说赛西雅拉图是他们的“好儿子”。
“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
在二女儿斯琴挞拉的心目中,“父亲是个了不起的人”。斯琴挞拉说:“小时候不理解爸爸,现在长大了,知道他不容易,只盼望父亲的身体能一天天好起来。”
赛西雅拉图走村串户,经常一走就是十天半月,家里都扔给妻子一个人料理,斯琴挞拉6岁时感冒发烧引起肺炎,妻子联系不上他,单位的民警用摩托车把斯琴挞拉带到旗医院住了好几天,赛西雅拉图完成走访任务才回来见到女儿。
塞西雅拉图对家人是有亏欠感的。办公室离家不过5公里,可30多年来他却没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去年春节轮休,他让所里新来的同事回家休息,自己又去值班了。
赛西雅拉图的大女儿大专毕业后,想托父亲给联系工作,他拒绝了:“走后门、托关系的事情我做不了。”女儿很委屈,后来去了一家私企打工。她记得父亲从小对自己的教育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这句话我一辈子都会记着。”
由于多年奔波于基层,塞西雅拉图积劳成疾,2006年底被查出患有膀胱癌。他在呼和浩特市做完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就又去上班了,派出所所长和民警都劝他回家好好休息,他说:“回家坐着我不安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里才踏实。”(记者 赵弘 通讯员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