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事故后,支队立即召开各地支队长会议,结合各辖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预防交通事故措施,并加大和加强了道路路面管理秩序,尤其对客运车辆加大严查力度,严格执行客车夜间通行管理、规范7座以上客车安检程序、提升道路交通执法管理效能、提高车辆安全宣传力度。从过去逢车8必查,增加为逢车10必查,除强制化管理外,也增加了人性化的安全温馨短信提醒方式……”昨日,内蒙古公安厅交管总队高速公路支队支队长赵奇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9月4日起,记者深入内蒙古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探访8·26事故后长途客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通行情况。
“8必查”提升为“10必查”
地点:一间房高速公路收费口
时间:9月4日17点30分至19点30分
客车管控:20点至次日5点禁止通行
“客车分区、民警分岗,1个班16名民警,连续24小时检查600多辆客车,上下2000多个台阶,无数次重复做3项工作,三点合一才能放行,从20点至次日5点,不允许一辆客车在此通行……”9月4日17点30分左右,记者专程来到呼包高速呼市段入口处,了解客运车辆上高速前的安全检查情况时,高速公路支队呼市大队一间房中队队长张伟用一组数据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高速公路收费口广场宽敞而干净整洁,地面上划分出了清晰的客车安检区域:客车检查区、待检区、登记区等等,每条通道的一侧都站着两位执勤民警。
张伟告诉记者,对于客车的安全检查一直以来他们都非常重视。但自从8·26事故后,从过去逢车8项必查提高为逢车必须经过10项检查,而且细节检查非常认真。如有一项不符合安全标准,必须要求客车立即返回市区对不合格项目进行重新配备,配备好后,接受二次检查后才能安全通行。例如:车载安全锤数量、轮胎磨损情况、消防设施是否过期和配备、驾驶员资质情况,乘客座椅是否配备安全带,每位乘客是否系好安全带、安全宣传片是否正常播放,乘客数量、GPS行车记录仪是否在正常开启状态……等等细节都需要一一核实检查。因为每一个细节都会在关键时刻成为乘客们的救命稻草。
17点50分左右,记者看到一辆大客车在民警提醒下,驶入安全待检区,一名民警向司机敬礼后,打开车门进入车舱内,清点人数、察看每位乘客的安全带,观察GPS行车记录仪、寻找车载安全锤子,当其他几项没问题后,突然发现正在播放的视频安全宣传片没有声音,立即要求司机去调试声音。另一名民警进行车体外的检查,对轮胎、车身情况、消防设施、行李厢内的物品都进行一一检查。与此同时,另一名民警将司机的驾照、行车本带入登记室进行登记,而司机在另一边也做着详细的记录。三者通过进一步核实后,才将这辆大客车放行。
19点30分左右,记者发现驶入高速路口的大巴车和客运车辆已寥寥无几,由于呼包高速正在进行维修,路段复杂,车辆通行速度慢,从20点至次日5点钟,规定不允许客车再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