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辉煌内蒙古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发展报告·历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推进包头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奔跑在科技创新前沿

  在自治区科技领域,包头有着一个个响亮的数字: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家,占自治区的42%;有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和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全社会每年的研发经费达29亿元,占自治区的35%;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占自治区的56%;有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18户,占自治区的31.6%;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1家,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89家……

  依托科技创新,推动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转型,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包头将此作为实现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首要工程。

  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形成共识。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NTE260电动轮矿用车等多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钢百米高速轨等一批项目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50公里/每小时百米高速轨占了国内市场1/3的份额,贝氏体钢轨项目使包头市成为国内唯一为高速铁路提供高韧性、高强度贝氏体钢轨道岔的地区。规划投资200亿元的中国兵器包头高端装备园开工建设,北奔重卡5万台总装等项目投产,推动装备制造业规模和质量实现大幅跨越。铝业领域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的投产,形成了电解铝——铝合金——铝轮毂、电解——精铝——化成箔——电容器、电解铝——铝合金——铝板带——铝箔等产业链。稀宝博为研发生产的两款稀土永磁磁共振成像系统,初步构建了一条从稀土原材料到稀土高端运用的产业链。

  仅2011年,包头就组织实施了239个重点项目,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实施7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推动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深化的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度融合。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50多个院校合作,先后实施产学研项目100多项,近500人次的专家、教授来到包头,解决了大批生产工艺、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专利成果。今年,继北方重工特种材料和包头稀土院稀土新材料院士工作站揭牌之后,包钢院士工作站、稀土院院士工作站揭牌,开启了产学研合作新的一页。

  在包头,区域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围绕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企业普遍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建立研发机构及发展激励机制,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记者 吕学先)

  细微之处彰显城市文明

  进入八月,有“鹿城”美誉的包头市进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花团锦簇、绿意盎然。在惠民社区里,很多手拿清洁棍的老党员成了优美环境中一道别致的风景。“这是街道自主设计的多功能清洁工具。社区居民在锻炼身体之余可以顺手清理垃圾。”一位居民说。

  无独有偶。日前,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中国好人榜”8月份候选人确定,来自包头市的王金清、贾保柱分别入围“助人为乐好人”和“见义勇为好人”候选名单。很多人惊诧,这座城市缘何涌现出如此多的“中国好人”?

  对此,包头市文明办主任李俊介绍说:“包头市自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至今已连续三届获此殊荣。全市已经有37位市民入围‘中国好人榜’,3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这既是市民个人文明素质的一个体现,更是对包头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内在精神最好的诠释。”

  “叹锦绣之包头兮,半城绿树半城楼;爱和谐之鹿城兮,遍地广场遍地歌。”这是市民康丕耀在《包头赋》中对包头的一段描写,真实地描绘出了包头的城市面貌。如今,在包头市区,从任何一个居民小区出发,一般走路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绿地广场或开放式公园。

  优美的市容市貌、完善的社会保障、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无处不在的文明礼仪之风,让市民对包头这个文明家园高度认可。在几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包头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市民的大力支持、信任配合、广泛参与,形成了包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显著特色。

  “像普通市民清洁周边环境这样自发的文明举动在包头处处可见,可以说包头处处盛开着文明之花。”李俊说。(记者 吕学先 通讯员 黄韵)

  包头市民的生活元素

  黄河岸边,湿地公园,吸引着大批包头市民。那里宽敞的沿河大坝、摇曳的芦苇、飞翔的水鸟以及三五成群的垂钓者,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景画。

  包头市拥有36000公顷湿地,这对于一个工业城市来说十分珍贵。短短几年内,包头市投资100多亿元对沿黄220公里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并正在打造集旅游休闲、科教展览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精品湿地公园。

  如果说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生态工程,那么煤场改造则是一项宜居工程。

  曾经,包头火车站站南工业区上空每天都被电石、硅铁、水泥、煤炭等多种粉尘笼罩着。不久前,记者再次来到这里,19家曾经“吞云吐雾”的化工和煤炭企业已经消失了,它们共腾出了4000亩土地,高层住宅群将从这里拔地而起。

  实施生态转型被列入包头市“十二五”重大发展战略。为了让生态转型战略落到实处,包头市对主城区233户企业进行大规模整治,共投入资金64亿元,成为本届市委、市政府的大手笔。

  自治区最大的工业企业包钢的动作前所未有。球团、焦化、选矿等前段工艺全部迁出市区,关停烧结机规模为全国最大,热电燃煤锅炉进行了脱硫除尘改造和烟气净化。环保治理项目投入达60多亿元。

  为了给北部旗县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足够的水源支撑,包头市投入13亿元,让黄河水北越阴山百余里,引入极度缺水的固阳县、白云区和达茂旗。“包头的后花园”因为有了水,即将变得山川秀美、物富民丰。

  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的实施,让1万亩山地披上绿装,成为包头北部一道靓丽的森林景观和重要的生态屏障。

  为打造山北草原生态系统,包头市分阶段对全市的农牧区实施围封禁牧。几年来,包头市累计完成山北草原禁牧投资3亿多元,北部牧区2400万亩草场得到了恢复性治理。

  如今的包头,已初步形成三道生态屏障,蓝天、绿水、青山、大草原正在成为包头市民引以自豪的生活元素,这座昔日钢筋铁骨、“喷云吐雾”的城市正在向山清水秀,生态宜居城市嬗变。(记者 祝福)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草原上的图书室
新学年开始了
带着毛驴闯市场
动态清零 零就业家庭
胜利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新起点上新跨越
老师,节日快乐!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