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3日上午,历时一周的2012国际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之神奇巴丹吉林采风活动圆满结束,采风活动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越野历险、探秘额日布盖大峡谷、欣赏海森楚鲁怪石城以及探寻古老曼德拉山岩画等。来自新华社、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新闻网、大公报、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汽车自驾游》杂志社等20多家媒体的记者以及阿拉善盟文联、摄影家协会等相关学者参与了此次采风活动。
巴丹吉林沙漠越野历险
进入沙漠必须要坐上经过严格改装的适合沙漠越野的吉普车,采风者们一行切身体验到了巴丹吉林旅游的独特“过山飞车”,在精彩刺激又不失安全的体验中,领略到了巴丹吉林沙漠的魅力风光。
采风车队向沙漠腹地出发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二大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整个景区海拔高度在1100-1800米之间,沙峰相对高度在200-500米之间,其中高大山峰占总面积的61%。
日出前的巴丹吉林沙漠
据了解,世界上最高的沙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被成为“世界沙漠珠峰”——必鲁图峰。车队行至必鲁图峰时,人们纷纷拍照留念,流连忘返。沙漠中散落许多湖泊,根据航拍图片显示,巴丹吉林沙漠共有内陆湖泊144个,其中已命名的有113个。载记者们的越野车司机兼导游告诉我们,从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出发,除离入口处最近的一个湖泊是淡水湖外,往里面走都是咸水湖。沙漠中甘泉众多,其中以音德日图泉水最为著名,被阿拉善王爷誉为“神泉”。
在沙漠腹地里还坐落着著名的巴丹吉林庙。据悉,巴丹吉林庙始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200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庙所需的木料和石材都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进沙漠的。寺庙呈现出明显的藏传佛教特点,当地蒙古族对佛教的虔诚可以窥见一斑。庙室分为上下两层,呈楼阁式,有经塔一座。
探秘额日布盖大峡谷
额日布盖大峡谷位于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红墩子山,距离旗府所在地60公里。峡谷由北向南呈“人”字型构造,长约5公里。其中,最宽处有三四十米,最窄处仅几米。记者及学者一行到达峡谷时,峡谷里刚刚修建好了便于游人步行的木质栈道,为观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风蚀峡谷中的“一线天”
行知峡谷深处,半空中石崖上有一块巨石突出,外形酷似龙头,又像骆驼头,当地人尊奉其为“神石”。

被尊奉为“神石”的“龙头”
岩石中布满大大小小的石洞,有一些岩羊、山鸽生活在这些天然的巢穴中。
欣赏海森楚鲁怪石城
海森楚鲁怪石城位于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格苏木境内,距离巴丹吉林镇约220公里,怪石城方圆20公里。大到几十立方米、小到拳头大小的风蚀原石随处可见。
据考证,数万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岩石经过长期浸泡、冲刷,变成了圆形、椭圆形和锥形特点,后来由于地质结构的不断变迁,海底上升为陆地,原石经过风力剥蚀,逐渐形成了各种怪异的形状。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蘑菇云”。
探寻古老岩画——曼德拉山岩画
曼德拉山岩画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曼德拉为蒙古语,意为“升起、兴旺、飞腾”。岩画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边缘地带,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西南14公里。方圆18平方公里,分布着6000多幅古代岩画。

曼德拉山岩画
在山脊、谷沟旁边分布着黑色的玄武岩,曼德拉山岩画就雕刻在这些黑色的岩石上。
岩画记录了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元、明、清时期阿拉善地区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的变迁和自然环境、社会风貌。反映了原始氏族部落和匈奴、突厥、党项、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狩猎、游牧、征战、神明膜拜、部族活动等场景。(内蒙古新闻网 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