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人物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寻找最美内蒙古人】山林母亲玛力亚索
 

  阿龙山镇往东60公里,玛力亚索的驯鹿放养点,山林茂密,秋雨时下时停。老人望着帐篷外面的丛林,用鄂温克语叨念着:“该去找驯鹿了。”二女儿得克沙正在清洗餐具,听了母亲的话,回答说:“您不用惦记,何协会去找的。”何协是老人的儿子,被当地鄂温克人称为“活地图”。听说何协去找驯鹿,老人放下心来。

  安道向玛力亚索的帐篷走来,他喜欢和她聊天。他们常常会聊一个下午,聊捕猎的时光,也聊现在的年轻鄂温克人如何在外面闯世界。在这个古稀老人心里,始终对玛力亚索心存感激。当年玛力亚索送给他的驯鹿现在已经繁殖到60多只了,这让他的生活充满乐趣。

  周围很多鄂温克人都对玛力亚索心存感激。她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却把自己的驯鹿无偿送给遇到困难的族人。有人算过,几十年来,玛力亚索送出去的驯鹿有124头。

  玛力亚索的侄子建克则说,很多鄂温克猎民的驯鹿都是姑姑送的,有时候是三五只,送二三十只的时候也有,总共送出去多少,恐怕姑姑也说不清楚。玛力亚索常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做善事。

  呼伦贝尔根河市西郊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新址,一排排芬兰样式的木制小楼在远处丛林的衬托下别具风情。建克带着礼帽,穿着黑色的夹克,皮鞋泛着亮光,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曾经卖光家具换酒喝的人。说起姑姑,建克心里充满感激:“她像母亲一样对我,不但帮我戒了酒,还帮我娶上了媳妇,我的一切都是姑姑给的。我结婚时,她送给我12只驯鹿,现在已经发展到21只了。一只驯鹿能卖七八千块钱,我已经不是穷人了。”建克夫妇现在还开了个家庭旅游点,今年夏天,仅旅游一项,便收入6000多元。

  建克的变化,让玛力亚索十分开心。建克的媳妇说,前些天,她和建克到山林里采完松籽去看望老人,老人高兴地说:“我们建克从来没有干过这么多活,现在真是变勤快了!”建克挠挠头说:“姑姑,我再不学好,您还得用拐棍打我。”见他这样说,老人假意举起拐棍。建克立刻躲到媳妇身后,嘿嘿地笑了起来。

  玛力亚索的帐篷里,炉火旺了起来。帐篷外来了两个小伙子,他们是韩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来这里拍摄玛力亚索的故事。“额妮(鄂温克语,母亲),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这就回去,和您道个别。”韩国小伙子通过翻译和老人说。旁边的得克沙又用鄂温克语翻译了一遍。老人慈祥地笑了笑,算是告别。两个小伙子给老人鞠了个躬,恋恋不舍地离开。

  近年来,随着玛力亚索的故事传到山外,媒体记者来了,专家学者来了,游客们也纷纷前来探望老人,这位一生守望山林和驯鹿的老人成了名人,成了大家的额妮。对于名人的说法,老人并不在意。女儿告诉她,她的故事上了报纸、电视,老人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鄂温克老太太。”渐渐的,老人对媒体的采访有些冷淡了。

  可是,如果是对鄂温克文化的宣传,玛力亚索却从不拒绝。2010年,她不远千里,登上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舞台,现场演唱了一首鄂温克歌曲,感动了无数的电视观众。她是根河市打造的舞台剧《敖鲁古雅》的主要推广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网站也开通了,专门推广鄂温克民族文化。玛力亚索有个愿望,就是有一天有关部门能在山林里划出一块地方,专门用来放养驯鹿,让驯鹿种群繁育壮大,让驯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又到了喂驯鹿的时间了。几只驯鹿跑过来,围在老人的身边。这一刻,老人的眼里充满了温情。她一生都和驯鹿生活在一起,她把驯鹿当成自己的孩子。她被当地人称为“山林母亲”,她已经成了山林的一部分。当地人常常谈起这样一个场景:老人在山林中伸出手,一只鸟儿飞落在她的掌心。(记者 马少林 刘春 江新辉 李新军)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草原上的图书室
新学年开始了
带着毛驴闯市场
动态清零 零就业家庭
胜利者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秋菊绽放塞外青城
内蒙古博牙高速公路即将开通运营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