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西把栅乡东鼓楼村,浸在晚霞中的村庄格外安静。在一排新盖起的门脸房前,一老一少正在小声“争执”着。老汉说:“开个商店,咱自己经营,我们老两口看店。”后生说:“不行!我和媳妇上班,一整天不在,你俩年纪也大了,就别干让我们操心的事了,快租出去吧!”
这是中秋节前,名震全乡的种植能手王满红老汉和儿子的一番对话。
早在1997年,王满红一家就凭着种大白菜的收入和自己当铁匠、焊工、瓦工时的积蓄,盖起了东鼓楼村第一栋小二楼。
站在气派的小楼前,年已花甲的王满红乐呵呵地说:“儿子儿媳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一家人心向一方聚,劲往一处使,日子越过越好。”
2007年8月,记者采访王满红时,他家不到10亩的菜地当年纯收入就达到3万多元,同村许多农民也靠种菜走上了致富路。
“那时,1亩温室,7亩菜地,一年四季叶类、果类菜轮着种,咱在市区还有固定销售摊位,又种又卖,又忙又累,后来有点吃不消,从2010年开始不种菜了。如今,家里18亩地都种上了玉米。”说起让他家走向富裕的老本行,王满红心里又酸又甜。
“儿子做电工,儿媳妇做酒店管理,他俩1年收入七八万,卖玉米1年也能收入2万元。有这些收入,加上我们老两口还入了社保、医保,就没啥后顾之忧啦!所以,从前年开始我们给自己退休,在家看孙子了。”王满红说到这儿,6岁的孙子跑来和爷爷撒娇,爷孙俩便在院子里斗起了蛐蛐儿。
村委会主任朱义和告诉记者,村里新建的幼儿园从2009年开始免除学费,2010年伙食费也全免了,全村学龄前孩子全能免费上幼儿园。
虽然不种菜了,可王满红这几年也没闲着。2010年,他在老院子里盖起东西房各2间,2011年,又在另一处宅基地盖起540平方米的住房,今年,又在旧院门口盖起了3间门脸房,所以,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朱义和介绍说,2006年至今,东鼓楼村集体投资铺设了4万平米的柏油路。村里通了自来水,安装了路灯。村委会出资将灌溉地下管道建到了每户地头,灌溉费用村委会全部承担。2011年,东鼓楼村拥有了赛罕区第一家科技信息服务站,市里的科技工作者常年驻站,随时服务,满足了村民对种养殖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
如今,东鼓楼村已被纳入呼和浩特市滨河新区建设项目。“从村民变为市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我们正争取让全体农民参加社保。村委会已经着手引导农民发展第三产业,明年还准备带领村民,到城中村改造得好的先进地区实地观摩学习。”朱义和说。
届时,王满红家的18亩地也将被征用,他计划将新建的540平米住房装修后出租。采访结束时,王满红家里飘出了阵阵涮羊肉的香味,这一刻,嗅觉告诉记者:幸福,就是这个味儿!(记者哈丹宝力格 邓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