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记者在乌海市乌达区滨海小区遇到了刚从社区活动室打完牌回来的赵大春。说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81岁的老人感慨不已:“变化太大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
赵大春1958年来到乌海,下过矿井,住过土窑。“过去工资低,矿区生活环境也不好,一家7口人挤在10多平方米的土窑里。你想想,那是什么生活。”老人说起过去,摇头不已。
虽然赵大春后来自建了40平方米的砖土房,但仍住在梁家沟矿区,生活环境没有根本改善。2006年10月,老人终于搬出了矿区,搬进了城里72平方米的安居楼,只花了4万多元。
如今,赵大春的生活又有了新变化。在他住的滨海小区里,社区活动中心、超市、菜店、医疗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社区服务中心还提供一条龙办理社保、交费等服务。
“过去办个事儿得跑几天,现在不用出小区,几分钟就办了。”赵大春满脸幸福的表情。
正说着,赵大春的老伴儿董秀珍扭完秧歌回来了。有50年党龄的老太太,虽然岁数大了,但仍义务担任社区的网格长。不仅如此,她还自筹经费组织成立了一支40多人老年秧歌队。
董秀珍老人4年前入了养老保险,政府给补贴一半,她只交了l.6万元保险费。她的养老金现在已涨到一个月l300多元了。
赵大春一家生活的变化,是乌海市矿区居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乌海市累计投入66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7万套、基本建成4.l万套,近4万户棚户区居民和住房困难家庭喜迁新居。(记者 于海东 特约记者 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