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辉煌内蒙古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通辽:成功跨越科学转型
 
推进工业化 融入大东北
 
加工贸易

金煤化工煤制乙二醇项目区

铝后加工产业

  在人们的印象里,通辽总是离不开“粮仓”、“肉库”这样的概念。到今天,通辽仍有“三多”:蒙古族人口全区最多、粮食产量和肉类产量全区最多。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2011年,在东北和蒙东41个地市中,从传统的农牧业大盟脱胎而来的通辽市经济总量,由2007年的第14位已悄然跃升至第8位。

  这一切,得益于年轻的地级市通辽多年来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化”进程。

  从建市之初“绿色工业城市”的提出,到通辽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突出工业为主导的“一转三超两提高”的发展战略,再到“十一五”期间“两个高于,三个率先,四个翻番”战略的实施,通辽市加快工业化步伐的主旋律一脉相承。

  决策者们认识到,通辽作为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第一要义是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的是扩大总量,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农牧业大市通辽担起了在自治区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探索一条推进工业化新路、在自治区东部率先崛起的重任。

  2003年,“非典”刚刚过去,记者曾到通辽梅花公司采访。当时的梅花公司还只是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事业初创,时任总经理的何君在简陋的工棚里接待了我们。

  多年过去了,而今再访梅花,它已然成长为一座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工业城。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6.8亿元、利税5亿元。到今年底,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完成投资100亿元,味精产量已经稳居全国前三名。

  可以说,梅花浓缩了通辽市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正在圆一个通辽人多年来追逐的工业强市的梦想。

  2002年,通辽市经济总量只有198.2亿元,2011年扩大到1448.82亿元。10年中,全市工业增加值从43.86亿元提升到813.06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辽市三次产业比重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由34.9:28.8:36.3渐变为14.4:61.2:24.4,第二产业终于坐上正席,占据了半壁江山。

  经过10余年的追赶,通辽市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的发展阶段,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继呼、包、鄂之后,通辽经济总量在全区排名第四。

  近年来,在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的双重任务和挑战下,通辽市在工业经济追赶和扩张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2011年8月,通辽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结合通辽实际,“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推进富民强市进程。

  转变发展方式、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通辽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辽市紧紧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双百亿工程”,打造南北两大重要经济增长极,努力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的均衡发展。

  通辽市跑步融入大东北。2011年,通辽派往东北三省的111名挂职招商干部签约项目64个,签约总额142亿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原地区4个工作队签约项目69个,签约总额1226亿元。2011年,通辽市固定资产投资首次超过千亿元,同比增长54.7%,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今年,通辽市抽调100名干部在东北三省产业发展较好的11个地级城市设立了招商工作组,这些招商组与200户企业进行了联系、对接。今年前8个月,通辽市从东北三省引进项目80个,签约额117.21亿元。

  北部依托霍林河综合资源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通辽市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煤电铝、褐煤清洁高效利用、高技术煤化工。霍林郭勒工业园区已培育出煤电铝及铝后加工、煤化工、煤电硅三大产业链条,到2015年力争打造出产值达2000亿元的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群和300亿元的煤电硅及光伏产业群。

  南部自主创新与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发挥靠近沈阳和长春的区位优势,通辽市规划了科尔沁区至科左后旗沿304国道的工业长廊,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重点打造玉米生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有色金属加工、现代商贸物流、装备制造业、医药化工等一批新兴产业。

  没有什么地下资源的开鲁曾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但近年来,全县已基本形成玉米发酵、新型能源、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红干椒加工、装备制造等非资源产业体系。2010年开鲁县园区晋升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今年千万元以上非资源项目开工43个。

  玉米是通辽市的当家作物,号称“铁杆庄稼”,每年的播种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依托丰富的玉米资源,通辽市兴起了玉米生物产业,大力促进玉米生物产业链条的培育、发展和延伸。目前,通辽市玉米转化能力已达560万吨,超过全市玉米年产量,玉米由输出向输入转化。

  地下资源禀赋不如西部盟市,通辽市坚持用科技创新提升非资源产业竞争力,近年来实施了新型工业化等10项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建设起十大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和两大科技高技术工业园区,改变了地区发展要素结构。2011年全市非资源产业完成增加值5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6%,非资源产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支撑。

  今年上半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98亿元,同比增长20.2%,利税完成124.6亿元,同比增长27.3%。开工建设工业重点项目227个,第三产业投资增幅达123%。

  通辽是我区农业大市,粮食产量占全区的四分之一,粮食商品量占全区的三分之一。在新型工业化迅速推进的同时,通辽市加强了农牧业的提质增量,努力让农牧业走上稳产高效、节水生态、增收富民的新路。

  一幅农村牧区科学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十二五”期间,通辽市将建设800万亩节水高效吨粮田、500万亩饲草料基地、100万亩设施农业、100万亩特色种植业基地,实施5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2000万存栏的养殖业基地,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50%以上。实施100亿斤粮食加工转化工程,重点培育玉米深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100万农牧民转移工程和1000个嘎查村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程,改善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节水农业,5年内压缩机井3万眼。

  通辽市用工业化的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在玉米、肉牛等农畜产品上实行专业化分工、品牌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重点扶持梅花生物、科尔沁牛业、蒙牛、金锣、皓月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经营,延伸加工、流通产业链,多渠道推动农牧民增收。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最大的民意。“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通辽的目标始终不变,通辽的面貌日新月异。(记者 李玉琢)

[责任编辑 赵静 ]

“水稻之乡”喜增收
乌海葡萄丰收了!
集贸市场人头攒动
“彩色雾凇”美景
安居工程安民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晚秋雪景
内蒙古迎来粮食丰收季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