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 辉煌内蒙古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草原路广天地宽通江达海贯长虹
 

——通辽市交通运输工作跨越发展纪实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邻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和北面分别与锡林郭勒盟、兴安盟为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距大连、营D、锦州、秦皇岛、天津等港D城市300至700公里;距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和长春240公里。既属东北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区位优势为通辽扩大开放提供了优越条件。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加快蒙东地区融入东北经济—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引领下,通辽交通入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勇挑重任的责任心、以敢为入先的创业激情,在广袤古老的土地上,铺就了条条通江达海的坦途,构架了座座发展腾飞的桥梁,演绎着幕幕春风化雨的奇迹。

高速公路

  抢抓机遇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在“十一五”之初,通辽交通人明确了“高速对接周边,一级完善干线,高级构建‘两环’,油路连乡、公路通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工作重点。攻坚阶段,又确定了“建设大交通,实现大发展”的工作任务。收官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大交通,服务大发展”的大交通工作思路,进一步细化了建设现代化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措施,并紧锣密鼓地抓好落实。

  2007年10月18日,G45大广高速通辽至下洼段202公里高速公路及通辽至鲁北一级公路和通辽一级绕城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通辽市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也揭开了通辽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随后的2009年开工建设了G45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和G25金宝屯至查日苏高速公路;2010年底开工建设了G2511好力堡至通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了G303通辽至凤凰岭一级公路、S304大林至保康一级公路、S305甘旗卡至库伦一级公路。2011年11月21日,G25长深高速金宝屯至查日苏段和G45大广高速双辽至通辽段全面建成通车。待2013年G2511好力堡至通辽高速公路及三条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后,通辽市向西通过通辽至赤峰高速公路,实现与北京、天津高速公路对接,正式融人环渤海经济圈;向东,与长春高速公路牵手;向南与沈大高速公路接轨,通辽市正式融人东北城市圈,成为东北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支点。届时,通辽市主城区至各旗县市政府所在地将全部以一级以上公路相连接,旗县至各乡镇苏木全部通油路(水泥路),村村之间将通等级公路。一个“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便捷、通畅、安全、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将全面建成,将为通辽市融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在自治区东部盟市中实现率先崛起,起到桥头堡的作用。

  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也体现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水平。抢抓机遇的通辽交通人,从国家“7918网”规划论证开始,借助论证会在沈阳举办的机会,积极参与其中,把通辽市的交通枢纽地位推荐给专家学者谋求支持,从而使专家坚定了长深高速从内蒙古穿越的信心,并将其它线路融人到该网规划中。规划确立后,通辽交通人不等不靠,主动争取将列人“十二五”时期建设的内容,前移到“十一五”时期来谋划建设,发出了高速建设的最强音。

  “十一五”以来,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20亿元。截止2011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0公里、一级公路572公里、二级公路118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0.36公里,形成了由4条高速公路(G45大广高速双辽~通辽~赤峰段高速、G25长深高速金宝屯~查日苏段高速、G2511长深高速新鲁联络线好力堡~通辽段高速和G5511二广高速巴阿联络线天山~鲁北~华杰段一级公路)和6条一级公路(通鲁、鲁霍、通开、通保、好通、甘库)、4条省道(S101、S304、S305、S306)、19条县道构成的公路网主骨架格局。

  道路运输齐头并进。“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客运量1.2亿人,旅客周转量79亿人公里,货运量2.5亿吨,货运周转量295亿吨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客货运量分别占75%和55%,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显著增强。现代物流业从无到有,目前,全市有较大的物流园区9处,承担着公路铁路货运代理、公铁联运、货运信息配载、集装箱中转运输、货运零担班车、理货配送、修理、包装搬运、仓储等业务,并实现了多功能配套的一站式服务,通辽市不仅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也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无海有港”的城市之一。

  科学管理破难题

  面对公路建设领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辽交通人始终秉承知难而进、科学管理的理念来破解件件难题。

  我们就选取双辽至通辽段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例,来了解现代高速公路建造的诸多不易和其中蕴藏的技术含量。

  对于公路建设,困难最多的莫过于项目前期涉及的诸如征地拆迁、水土、环保、林业等问题,特别是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得失利益往往众口难调,一个协调不好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双辽至通辽段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者们通过做足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不等不靠强化协调,坚决如期完成了占地拆迁工作,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们的做法颇有借鉴之处。一是摆事实,讲道理。在土地勘界过程中,项目建管办组织勘界人员、旗县政府和村政府土地管理人员对全线土地现状进行徒步录像,并制成光盘存档。该资料在占地争议中进行了回放,有效制止了个别村民改变地类的不法行为;二是明公示,无争议。建管办配合勘界人员用钢钎确定了路中线桩位,并租用装载机沿两侧占地边缘线推平占用土地,以便占地工作顺利快速进行。各旗县政府、村政府将占用各村屯各户土地数量进行公示,减少了占地数量;三是上下同欲者胜。2009年4月23日通辽市委、市政府组织各旗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召开征地拆迁工作会议,明确了占地工作主体为通辽市人民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按期顺利完成占地工作,会上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法人代表与通辽市市长签订占地协议,各旗县长与通辽市市长签订占地协议。协议约定了完成占地工作的时间和办理完成相关手续的时间,并制定奖罚措施。本次会议极大地鼓舞旗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林地占用手续6月份全部完成,其它土地5月份已经能够使用,确保了工程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坚固耐久,安全可靠,外观舒适,注重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体现以人为本,打造精品,文明环保、和谐共建的理念”这是该工程的质量目标。

  从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两条高速公路在科学施工方面,大量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品质保障。这些新技术应用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竟达十六、七项之多,这在同类工程建设中也属少见,由此也可看出,通辽交通人对这两条公路的重视程度。如沥青拌和站拌料配比实现了实时数据监控、采用威克梁整平机与其它振捣设备配合进行砼桥面铺装和砼路面施工、中小桥涵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露石处理技术、桥涵台背采用强夯工艺处理、原地面录像,路基填土采用分层打格浇水、混凝土养生采用自动和半自动养生工艺、采用木方垫薄塑料布作侧模进行基层施工等。体现了整个工程的技术含量和精品意识。

  建管办邀请长安大学自动控制专家安装监控设备对沥青搅拌站配合比进行异地实时监控,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自动报警。安装监控设备后,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实现了各个标段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的实时监控,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的发现设备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维护企业利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为保证桥面铺装与砼路面的平整度、横坡度及高程,他们采用了整平机与其它振捣设备进行砼桥面铺装和砼路面施工。为提高桥面铺装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增加其与沥青防水材料的粘接程度,两建管办邀请长安大学新型路面研究专家对中小桥桥面混凝土进行了露石处理。加强材料选择、冲洗时间等方面控制。为减少桥涵结构物台背的沉降,建管办要求在桥涵结构物台背填筑到设计高程要求后,对台背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强夯处理。由于该项目处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沙丘连绵,起伏较多,地形变化较多,清表比较困难。为准确把握填方与原地面、填方与挖方之间分界位置,保证路基压实不遗漏,准确控制路基原地面清表与填筑,避免原地面清表土集中于沙丘之间,造成路基质量隐患,建管办路基管理人员亲自对沿线各桩号之间沙丘连绵路段原地面进行录像,并每天到现场巡视,监督路基按规范要求施工,要求清表土全部堆放在路基占地范围边缘,清表完成的地面要与录像地形一致,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01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通辽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组织项目法人、监理、施工单位主要人员及聘请有关专家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部颁标准对双辽至通辽段高速公路进行质量检测。通过检测并结合历年来在施工过程中分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的外业、内业抽查结果,为各合同段在交工验收前出具了质量检测意见。1、路基工程:压实度、弯沉实测值均满足要求,合格率均为100%,小桥混凝土回弹强度合格率100%;2、桥梁工程:混凝土回弹强度合格率100%;3、路面工程:压实度、厚度实测值均满足要求,合格率分别为100%、100%。

  战略融合看明朝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加大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发开放力度,进一步融人东北及环渤海经济区(圈),主动承接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的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东部盟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要求,为充分发挥通辽在东北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良好的合作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承接辐射带动,改变地区发展要素结构,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增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对接产业转移,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重大增长点,实现通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率先全面达小康的目标,通辽人制定了更加宏伟的融人东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通辽市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期,也是加快开放开发的黄金发展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紧紧抓住振兴东北的历史性新机遇,深人落实2011年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签署的“三个合作协议”和“四个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融人、互动、率先崛起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深层次融人对接,促进非资源产业大发展,带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实现“六大战略目标”,建设“十五个园区”,实现“五个翻番”,实现通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通辽交通人的建设思路已经明确。在“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90亿元,实施“中心辐射、十字贯通、两环推进、通达通畅”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巩固和发挥自治区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的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畅通、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中心辐射”,就是要加快交通枢纽中心建设。通辽市是全国规划的179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要继续完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及运输站场建设,建成通辽汽车客运站和通辽西汽车客运站,启动两个物流园区建设,改建新建部分旗县公路运输站场,将该市打造成自治区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和率先融人东北振兴的重要支点,沟通东北、华北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在自治区东部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作用。同时,以主城区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加快通辽至凤凰岭、大林至保康、甘旗卡至库伦一级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主骨架公路网,到2013年底,实现主城区到旗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以一级或高速公路相连通,建成对外呈现放射状的交通辐射网。

  “十字贯通”,就是要加快“纵穿南北、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与辽宁、吉林及京津地区相连接的快速通道和能源运输通道。纵穿南北,即南北方向,建成好力堡至通辽高速公路(计划2013年10月建成通车)、金宝屯至查日苏高速公路(已建成)和通辽至鲁北高速公路(已人国家高速网规划,预计2013年开工)及鲁北至霍林郭勒高速公路(力争进人国家高速网规划),实现与沈阳、大连、营口、锦州以高速公路相连接,形成2小时快速通道和能源运输通道。横贯东西,即东西方向,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已建成),实现与长春、四平、大庆、哈尔滨以高速公路相连接;通过通辽至赤峰高速公路,实现与北京、天津以高速相连接(2007年已建成通车)。

  “两环推进”,就是要加快全市环线公路建设。建成一级以上主城区绕城环线公路;建成金宝屯——甘旗卡——库伦——扣河子——大沁他拉——八仙筒——开鲁——昆都岭——舍伯吐——宝龙山——保康——巴彦塔拉——金宝屯二级公路690公里环线,实现经济重镇以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两环推进”格局。

  “通达通畅”,就是要加快农村牧区公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大路网改造力度,提高县级公路标准,加强联网路和断头路建设,实现乡镇间油路相连接;实施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到“十二五”末,实现60%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班车。

  草原路广天地宽。放眼通辽大地,高速公路对接周边发达省市,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一级公路贯通旗县市区,两条环线推进城乡经济发展,通畅通达的农村牧区公路网将全面形成,一个设施更加完善、网络更加合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必将为通辽架起迈向自治区乃至全国强市的坦途大道,一个“通江达海、辐射八方”通辽交通人的梦想正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 赵静 ]

“水稻之乡”喜增收
乌海葡萄丰收了!
集贸市场人头攒动
“彩色雾凇”美景
安居工程安民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晚秋雪景
内蒙古迎来粮食丰收季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