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鱼箱里卖得鱼都翻肚皮了,摊主往鱼箱里撒了一些白色粉末,鱼就活蹦乱跳,这一情景一下怔住了正准备买鱼的张大爷。“这鱼还能吃吗?摊主撒的是什么?”10月21日,市民张大爷拨打了本报热线,向记者反映了这一情况。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早上,记者来到了家住阿吉拉路百度城的张大爷家,张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都逛小区门前的早市,顺便买好一天的菜。“昨天中午,女儿准备回家吃饭,因为女儿爱吃鱼,所以我准备买条鱼。”当走到呼市体校门前时,看到一名用三轮车推鱼箱卖鱼的摊主,摊主自称卖的是岱海的鱼。
因为还要买别的菜,所以张大爷准备买了菜再返回来买鱼,就在张大爷准备买鱼的时候,看到摊主将一种白色的粉末撒到了鱼箱内,鱼箱里原本快要死掉的鱼,马上又活蹦乱跳了。这可怔住了张大爷,“谁知道他撒的是什么?这鱼还能不能吃?我当时就问了摊主,问他撒的是什么?他和我说白色粉末叫‘鱼浮灵’,就是给水增氧的,而且说他撒的东西只对水有用,不关鱼的事,所有卖鱼的都撒。”
听了张大爷的讲述,记者走访了阿吉拉路的早市,但是没有见到之前在阿吉拉路卖鱼的流动摊贩。那么是不是像那个摊贩说的,所有卖鱼的都撒“鱼浮灵”呢?记者又走访了附近几家菜市场,看到大部分固定摊位的鱼摊都是用增氧泵增氧。
在采访中不少鱼贩表示,他们没听说过“鱼浮灵”,但听说过“增氧粉”。在塔东菜市场卖鱼的刘师傅告诉记者,他知道“鱼浮灵”其实就是“增氧粉”,同时,他告诉记者,他以前是用过“增氧粉”,有了增氧泵后就不再用了。用增氧泵成本低,效率也高。不过,一些路边摊可能因为没有增氧泵还会用“鱼浮灵”。刘师傅告诉记者,“鱼浮灵”只是增加水中氧气的,对鱼没有害处,对人更没有。采访中,一些鱼贩称,鱼箱里的自来水含有漂白粉,他们偶尔会加入苏打用来去味。据了解,“鱼浮灵”遇水后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俗称苏打。也就是说,鱼贩往鱼盆里加入苏打,某种程度上也达到了加入“鱼浮灵”的效果。
随后,记者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农学院就鱼浮灵采访了李明辉教授,李明辉教授告诉记者,鱼养殖或运输过程中一般会用到“鱼浮灵”,贩卖过程中则用得很少,“用这个东西只是应急手段。而且‘鱼浮灵’如果使用过量,不但不能缓解缺氧的状况,反而会导致鱼儿死亡。
那么“鱼浮灵”对人体有没有害呢?记者又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这里一位姓翟的副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翟副教授说:“‘鱼浮灵’应该对人体无害,虽然目前并未发现因‘鱼浮灵’的使用而引起的重金属超标,但不能排除的是,有些不法商贩可能会使用工业级纯度的原料生产出来的过氧化钙或过氧碳酸钠来替代。”据记者了解,目前“鱼浮灵”没有被列入禁用名单,在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过程中,它也不是被检测对象。(记者 张彦)
相关链接
根据“百度百科”解释,“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过氧碳酸钠在常温下能很快溶于水,并迅速释放氧气。因此,一些原本因缺氧而眼看着就不行的鱼,可以在“鱼浮灵”快速增氧的作用下暂时延长生命。但是,过氧碳酸钠不是单纯的氧气,它除了作为含氧剂被使用以外,还常被作为洗涤剂、漂白剂、纺织工业中的整染剂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