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巴特尔察看鱼塘。生态鱼塘的成功实践,让牧民多了一条增收的渠道。
沿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向西行驶几公里,一处现代化家庭牧场进入视野。洁净宽敞的住宅,布局整齐的棚圈,波光粼粼的水塘,悠闲散步的牛犊……这就是新牧区建设典范、十八大代表、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的家。
记者到访时,廷·巴特尔正在电脑上整理他最近拍摄的草原图像。他说,拍摄这些照片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记录草原生态变化。
整理完图像,廷·巴特尔到院外干活。天气逐渐转凉,门前鱼塘的水要放掉。打开闸门,只见一池塘水并没有任意排掉,而是通过他精心设计的地下管道存储起来,准备用来浇灌草木和冲厕。
廷·巴特尔家的房顶上有一个带玻璃的小房子。这是一个储水箱,他家的生活用水都储存在这里,而冬季的保温就靠小房子上面设计的玻璃窗。这个水箱安装了警报装置,只要水位升到一定位置就会自动报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记者发现,在房子的周围和每一处建筑物上,几乎都暗藏着玄机。
媒体的同行都熟知廷·巴特尔的“蹄腿论”,如今他又倡导“打草不拉草”。在他的冬季放牧草场上铺着一排排打下的草,这样既可确保草的营养不流失,也可保证牛过冬的膘情。“来年2月份牛再吃黄草时,也不会掉膘。”他家的草场分为夏季、秋季、冬春季、牛犊草场和打草场等9块。
虽已深秋,廷·巴特尔家网围栏内依然枝繁叶茂,与远处的知青林遥相呼应。上山下乡时,他就开始在这里种树,30多年来,他不间断地在这片草场上种植了苜蓿、德国黑麦草、红柳、俄罗斯大果沙棘等270多种植物。
廷·巴特尔带头搞的生态鱼塘很有特点,养着草鱼、鲤鱼等5种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互不影响。据他讲,全嘎查的5个生态鱼塘,3年后可创收150万元。
走进廷·巴特尔的修理车间,各式各样的工具铺满地。银匠、木匠、瓦匠、铁匠、皮匠他都干过。在这里,他不知给多少牧民修理过生产工具,也不知改装过多少拖拉机、打草机、摩托车。他的一些改装,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认可。车间中央的一台吸引蚊虫用来喂鱼的太阳能光感灯和赶鸟的风车,就是他亲手设计制作的。
采访廷·巴特尔,他谈及最多的是,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怎样让牧民的生活更富裕。从扎根草原的第一天起,廷·巴特尔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如今,通过生态治理和划区轮牧,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草原观光旅游的胜地,光旅游和奶食品这两项,全嘎查牧民年均增收100多万元。(记者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赵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