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1%的情况下,利润却不降反升,同比增长43%。
一机集团何以能逆势而上、成功突围?“科技创新是引领一机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公司发展的过去,也不会有一机集团的今天和明天。”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白晓光如是说。
在近60年的岁月里,一机集团始终坚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开发方针,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与此同时,按照“以军为本、以车为主、创新观念、科技引领、跨越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民用产品,逐步梳理形成了以军为本、以车为主的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形成重型汽车、铁路车辆、石油机械、工程机械及一大批车辆核心零部件等核心业务,填补了国家多项行业空白。
近年来,按照建设高科技国际化兵器工业的要求,公司更是实施了多项高技术研究计划,开展了一批重大背景项目的预先研究。目前,一机集团军民品新产品贡献率达到50以上,其中军品达到75以上。同时,军民品结构比例由最初的8:2转变为目前的2:8,形成了军民互动、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一机集团始终致力于构建运行高效、管理顺畅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内,形成了以核心系统和关键零部件专业化研制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每年按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比例提取科研经费,“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技术开发费17亿元,今年仅项目科研费就超过4亿元;出台了以科研项目经费5-10%设立专项奖,将专利发明收益的10%返还发明人的政策,充分调动起科技人员投身科研、勇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级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中科院应用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内蒙古中重型传动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在公司的相继设立,为大量科技项目的成功研发提供了科研支撑平台。对外,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著名高校和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在北京设立了重型车辆研发中心,围绕军民品前沿产品和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0多所大学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又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十一五”以来,公司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36项,其中国家级9项。获得专利授权77项,其中发明25项,取得国标、国军标、行业技术标准12项,获得全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10强和自主创新企业奖,企业技术地位、市场地位和战略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一机集团不仅是高科技的摇篮,更是杰出人才的沃土。到目前,公司已形成了5000余人的核心技术团队,4人入选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被评为兵器工业首席专家,19人获评兵器工业科技或技能带头人,2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8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10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记者 张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