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土豆价4年上演过山车 农产品陷暴涨暴跌怪圈
内蒙古新闻网  12-11-05 09:06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薯农的薯经

  武川县的大豆铺乡,是武川县土豆种植大区,也是该县土豆种植基地之一。

  9月27日,记者经过一片田地看到,一辆大型拖拉机拉着一架5副铁犁在农田里狂奔,犁片掀起的土壤随着拖拉机的前进翻动,随之黄灿灿的土豆出土了。在拖拉机之后就是捡土豆的农民,男的每天300元工资,女的每天150元工资。

  “经过去年的波动后,我也总结了经验教训,今年土豆种下后,我就着手联系销路,我们600多亩土豆都已经预定出去了。”这片土豆的承包者老常说。

  2010年,老常返乡承包村里的土地种植土豆,经历了从2010年的“高价”到2011年的“滞销”,2012年老常种地变得更“胆小”了。去年他将其中的800亩地全部种了土豆,但是土豆滞销给他带来了销售压力,虽然最后通过各种渠道将手里的土豆全部卖了出去,但是因为价格低,只收回了种子钱和人工工资,化肥钱赔了进去。种地赔了钱,这让投资400多万元承包地及购买各种设施的老常认识到了“种地也要讲究学问”。

  今年老常改变了前两年的做法,他种了600多亩土豆,而另外200亩地分别种植了小麦和莜麦等,以此来防御由于某一种农作物的市场价格波动而引发的风险。可今年的行情让他又看不懂了,各地的客商直接到地头拉土豆,土豆又变成了“金豆”。

  “我种了20多亩土豆,今年还打了两个土豆储藏窖,每个窖租出去也能挣5000多块钱。”在自家地里忙着起土豆的张羊换说。

  2011年,张羊换种了80亩土豆,但是因为行情不好,赔了点钱。今年他也转变了观念。“种土豆风险大,我少种点儿。我建土豆窖出租赔不了钱,我给别人起土豆也可以挣钱。”经历了去年的“薯贱伤农”,早在今年年初,张羊换就筹划好了全年的农事。

  按照计划,张羊换在农闲时建了两口窖,出租共挣了1万元左右;近20多天给种植大户起土豆,每天挣300元左右,共收入6000多元;自家种植的20多亩土豆,出售后收入2万元左右。今年张羊换同样收入近4万元。

  “我这4万来块钱挣得轻松,没有太大风险。”老张的算盘是,明年土豆窖还能用,还能挣钱。

  农产品如何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毫无疑问,今年土豆价格回归的背后是种植面积的缩水。

  据记者了解,武川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去年的70万亩减少了20万亩,耕地承包价格也从去年每亩水地200元,降到今年的每亩100元。

  “过山车”行情背后的逻辑不复杂:价低伤农,必然会导致下一年该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从而孕育下一轮暴涨行情;价格暴涨之后吸引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又埋下了暴跌的祸根。

  游资炒作固然是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但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的剧烈波动,给了游资以可乘之机。如果每年供应量保持基本稳定,游资也就失去了可以炒作的“题材”。因此治疗“暴涨暴跌症”,应把重心落在稳定供给量上。

  专家建议: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应当在种植前后各个环节,注意收集田间地头、流通环节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然后通过权威的平台发布信息,将各地各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量等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让农户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信息和走势,引导其规避“追涨杀跌”,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并按照供需关系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

  其次,鼓励农民“抱团”建立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组织起来,发挥规模生产的优势。一方面,专业合作社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较为充分的收集和处理,从而为种植决策提供相对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部门和协会组织采集信息。与此同时,专业合作社可以增强议价能力和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其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终端销售渠道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第三,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国家收储体系。目前我国只有针对稻谷、大豆、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制度,尚没有将绿豆、大蒜、土豆等小宗农产品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小宗农产品所占权重不大,但农产品的价格联动性比较强,小品种的涨跌也可能带动农产品整体变化。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将收储制度扩大到小宗农产品领域。事实上,由于小宗农产品总量并不大,稍作储备,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开鲁大葱丰收了
十年生态:脚踏实...
库伦旗通火车了
深秋美景
金秋喜事有几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内蒙古落成国家登山步道示范工程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