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深入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高速公路上的“保姆”
内蒙古新闻网  12-11-06 10:0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晨报  
 

  整洁的路面,显著的标识,没有城市道路上的拥堵,没有乡村道路上的泥泞,高速公路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便捷。

  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庞大的高速运行网络,承载着繁重运输任务的高速公路背后有一批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就是高速公路上的“保姆”——高速公路养护员。

  近日,记者来到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集宁西养护所,采访了坚守在一线的道路养护人员,体验了他们日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从他们的眼中见证了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变迁。

  道路上的“老工人”

  庞登东是集宁西养护所的所长,也是一名从事道路养护工作18年之久的养护工,面对高速公路数十年来的变迁,庞登东感慨万千。

  “我是1994年参加工作的,一直从事道路养护工作,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高速公路。”

  集宁西养护所共有20余名养护工人,其中有数位养护人员干这行都有数十年的时间。“一开始干这行时不适应,也想过改行,后来慢慢地爱上了这个行业,看着大家出门都方便,我们心里也高兴,一干就是十多年。”养护工张师傅说。

  道路养护工作平时就是清理路面卫生与修复标识等日常保养与巡查,但是突发事故比较多,处理起来比较棘手。交警处理完现场后,道路养护工就开始摆上路障,修复被损坏的道路和护栏,危险系数很高。

  庞所长说:“养护所里每天都有人,不忙的时候大家就轮休,一遇到冰雪天气和突发事故,所有的养护人员就都出动了,没有固定的节假日。”

  修复现场井然有序

  G55高速公路白音察干—集宁—丰镇段共136.4公里,记者来到集宁西养护所负责的路段看到,一辆抢修车正停在高速路边上,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抢修一段被撞毁的护栏。

  此段高速路上,过往的大车比较密集,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摆放了约200米长的路障,过往的车辆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二,起!”伴随着有力的喊声,七八名工人将20米长的一段护栏抬起,放在了护栏柱上,随后,焊工开始焊接护栏,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配合默契,不到十分钟便完成了一根护栏的修复工作,整个施工过程井然有序。

  “道路养护工作耗时最长的是在事发路段的安全设置工作,出事故的路段一般车流量比较大,因此需要摆放更多的路障,一般情况下五六米就得放一个路障,封闭长约200米的道路,然后工人才可以施工。摆放路障的工人,需要时时刻刻注意过往的车辆,避免发生危险。”庞所长说。

  将此段路的护栏修好之后,工人们又行进到下一个路段,进行路面清扫工作,所有的施工人员都紧张有序地工作,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的懈怠。

  庞所长说,高速路养护工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修复一段护栏时,一辆大货车突然失控,冲向了施工人群。“幸亏当时大家闪躲及时,跳到了护栏外面,货车司机也是老手,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才躲过一劫。”庞所长心有余悸地回忆说。

  先进设备节省人力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四轮农用车就是我们的养护车,车上拉着十几个人,手拿铁锹修复破损的路面,日常的清扫工作也是我们用扫帚打扫,再后来就是带棚子的三轮车,工人们不用裸露在寒风之下工作,而现在我们有皮卡车,依维柯客车和装载机等现代化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庞所长说。

  据介绍,在高速路上,大约每60公里就有一个养护所,确保能够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同时每两公里安装一个电子眼,确保实时监控路况信息,所有的路段均实施精细化作业与管理。

  在所有的先进设备里,微波热再生车辆(俗称热补王)最受养护工人的喜爱,它可以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与限制,及时修补路面,节省了很多人力,同时能够及时恢复路面的通行,不用长时间封闭路段,为车辆的顺利通行节约了时间。

  据悉,内蒙古高路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管辖G6、G55高速及110、208国道共4条公路,总里程855.2公里,分公司所辖G6高速与110国道东与河北接壤,是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前往首都北京的重要出口通道,西通首府呼和浩特,南与山西相连,北至二连浩特口岸。

  内蒙古高路公司乌兰察布分公司养护科科长孙有才说:“此处一直处于要塞之地,所以我们的养护工作需要做得更加细致入微,目前配备的养路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相信我们这里的养护工作也会越来越完善。”(记者 陈鑫)

[责任编辑 赵静 ]

呼和浩特举行锐武...
拒绝盗版 远离网吧
严查出城长途客运...
清理落叶
开鲁大葱丰收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爱心服务 呵护旅客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