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蓬勃发展的精细化工产业。(石历增摄)
“乌海市未雨绸缪,在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时候主动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这是今年9月在“科学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暨乌海经验”高层研讨会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宫力的一番话。这表明,乌海市以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初战告捷。
近几年,乌海市重新审视自身煤炭资源和石灰石资源的发展道路,确立了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依此思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重拳整治炼铁、焦炭、铁合金、电石、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关停规模小、污染重的企业1560多家,100万吨以下焦化、60万吨以下洗煤、30万吨以下煤矿企业全部关闭。与此同时,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促进洗煤、焦化、电石、氯碱、建材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目前,乌海市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国家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其水平、规模和层次达到了新的高度。煤化工已建成焦化项目15个,总产能达1600万吨,单产全部在100万吨以上。而目前,全国约800家煤焦化企业平均产能仅为40万吨。氯碱化工方面,PVC已形成产能120万吨,随着产量的增加,乌海正在建设西北PVC交割仓。而且,两大产业已经开始融合、相互衔接,产业一体化趋势愈加明显,形成了“煤—焦—煤焦油—煤化工”、“煤—电—电石—聚氯乙烯—聚氯乙烯深加工产品”、“煤炭—洗选—煤矸石—电力—煤化工”等多个产业链条,使工业产品由初级产品向多元深加工延伸。
乌海市还先后引进和培育了宜化化工、君正能源化工、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油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黑猫炭黑、东药乌海化工丙炔醇、东源科技丁二醇等一批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大力发展以甲醇、煤焦油、氯碱化工产品等为原料的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向精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如今,以煤为基础形成的深加工产品由以前的两三种发展为甲醇、轻油、脱酚酚油、苯酚、工业萘、炭黑等30多种。经过延长产业链条,黑亮的煤块还与百元人民币攀上“亲戚”。乌海黑猫炭黑公司利用煤焦化企业的副产品煤焦油精制工业萘,生产出红、黄两大种20多种颜料,而红色颜料中的一种就是目前第五套百元人民币上使用的颜料。随着两大基地的建设,乌海市规划了铁神、呼铁同洲、呼铁众利、如意俊安、海勃湾物流园区等项目,并开工建设了焦炭产品交易中心、海化PVC西部物流仓储中心,正在打造成为辐射陕甘宁的区域生产性物流基地。而产业链上的下游项目也纷至沓来:围绕华油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陕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辆生产项目落户;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庞大专用车改装、神东集团乌海维修中心和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等一批项目安家。
煤焦化工基地建设还提升了煤炭开采的安全系数。经过10多年努力,乌海市煤炭开采集约化程度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近2倍,产能提升4倍。地方煤矿单井产能由年平均不足3万吨提升到目前的60万吨,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与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控。
转型实现了有限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就连过去人们畏惧的瓦斯也被乌海人开发利用,建设装机容量15MW的发电机组,开创了自治区低浓度瓦斯发电的先河。
在今年全国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乌海市上半年GDP增速实现14.8%,位列全区第一。(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郑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