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供电局吗?我们小区这里没有电了。”
“说一下你的地址,我们尽快过去。”
11月3日,刚刚接班的宋伟的电话不停地响着,前夜刚刚刮过大风,作为供电抢修工,他又得忙碌一天。
24小时随时待命
宋伟是呼和浩特供电局旧城分局急修班的一名普通供电抢修工,供电抢修工已经16年了,在呼市供电系统内没有人比他干的时间长。
“我们共负责0.4千伏线路194公里,1734台公用变压器维护抢修工作,辖区内有21万用户。”宋伟所在的急修班共有10人,分为三个小组,没有节假日,采用轮休制度,24小时随时待命。
记者采访的3个小时中,宋伟没有完整的说完一个问题,跑了3个事故点。
“用户没电,生活非常受影响,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修,我们的原则是没有特殊情况绝对不会让断电过夜的。”宋伟说。
一天接二三十个维修电话
3日下午16时,记者和宋伟来到南二环附近,这里的一个变压器发生了故障,当时气温很低,宋伟整理装备登上电线杆开始维修。
“下边风大,你上上面试试。”宋伟的脸冻得通红。
对于供电抢修工来说,越是恶劣的天气对线路的影响就越大,他们就越忙,常常轮休的抢修工也得加班。
宋伟的电话响个不停,维修故障时他也尽量的接电话,宋伟说,平常每天都会有二三十个电话,出现大面积停电时他一天能接一百多个电话。
“我们所在地是老旧城区,人口较多,线路状况也不是很好,每到刮风下大雨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此外,像夏天来临和入冬等用电高峰期也非常忙。”宋伟说。
工作常不被理解
宋伟说,按要求接到报修后,城区45分钟到达现场,农村和边远地区是90分钟和120分钟,但有时候不能及时到达现场用户就会埋怨。一些大的故障他们不能解决需要通知局里的维修人员,这时离开,用户们误以为他们不给维修。
“有时候维修一家用户必须将一大片用户都断电,有些人不理解,说我们不通知就停电,不配合。”宋伟说,工作中经常不被理解,让抢修工们很是无奈。
从自行车到汽车
今年是宋伟参加工作的第16年了,工作后他没有同家人过一个春节,都是在单位值班。
过年不能回家不止宋伟一个人,旧城分局急修班其他抢修工也是一样,他们几乎所有的时间全用在了工作上,家中有事帮不上忙,对家人是说不尽的愧疚。
“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作业时的装备了,以前都是骑自行车出去,半天也到不了地方,非常浪费时间。”宋伟说,现在抢修工外出作业时开车,维修时的工具在检查效率和安全方面也提高了,衣物器具也舒适人性化了,变化非常大。
十年前,急修班办公的地方也是相当的简陋,冬天在外工作后回来也是非常冷,而现在他们不仅有崭新的办公楼,空调等现代化电器也应有尽有。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旧城分局急修班曾两次在全国质量万里行抽查中获得第一名,多次获得荣誉称号。(记者 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