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摘自十八大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是有其丰富内涵的。这两个“加快”,即加快形成统~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回避的课题。要进~步发展和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更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探索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经验与路径,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以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图为中国华北地区以高环保技术支撑的大型精密带钢铁生产车间。(新华社资料图片)
十八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了全面总结,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经济建设领域,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一个重要表述,它从科学发展的高度阐释了两个“加快”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
现实的国情迫切需要两个“加快”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但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011年,我国GDP已达47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超过50万亿元。如果中国经济未来每年保持8%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有望位居世界第一。
说任务艰巨。是因为,即使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我国人均收入再翻一番,仍然排名在世界许多国家之后,中国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最为关键的是,经济发展不能只看总量的快速增长,发展必须建立在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资本形成和依赖外向型经济拉动,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走低,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城镇居民收入还普遍较低,还没有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扩大国内需求依旧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规模虽大,但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品牌;多数产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较高;服务业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社会发展还不平衡。
凡此种种,现实的国情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
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抢抓战略机遇迫切需要两个“加快”
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既揭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也昭示了推进现代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动力、潜力和活力所在。
尽管如此,报告提醒人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化两方面的认识:
首先,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外部环境。人类工业革命还不过两、三百年,市场经济发展不过一百年,技术革命带来了超越人类几千年历史的生产力大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重组和流动,信息革命将人类的命运超乎寻常地连接在一起。只有各国和平发展和协商互助,才是适应生产力变革进而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成本最低的制度演进方式。
其次,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愿望和首创精神将成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根本动力。过去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也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了不竭动力。顺应人民新期待,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人民群众完全可以成为战略机遇期经济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在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释放出巨大潜能。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客观基础,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之一。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的综合国力和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下一步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潜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保障,还将为我国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为主导拉动经济成长、以加快自主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条件。
推动两个“加快”关键在于落实好四个“着力”
十八大报告中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表明两个“加快”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这种重要关系首先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这四个“着力”,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选择。
而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落实好四个“着力”。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就是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勇于打破垄断,真正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格局。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就是要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让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量,成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通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就是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格局。同时,要以扩大内需为基点,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和深度融合,并以现代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就是既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又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结构,立足以质取胜,实施内外联动,求得互利共赢。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