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戚解读】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11月12日,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做客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栏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论述了文化强国战略,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个概括点出了我们文化强国建设的精髓。
刘玉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专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具有深意的。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使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标题,刘玉珠表示,对于“扎实推进”,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第一,从认识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全面研判了党情、国情、世情后提出的关于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对文化强国战略进行论述很有新意,深化了我们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一直很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虽然当时是战争年代,但是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始终注意发挥文化在战争中的作用,在延安的13年,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于文化的重视。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和论述,诸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对文化的地位、性质、功能和作用做了详尽的论述,在革命时期对保证革命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1世纪,全党、全社会在奔小康的进程中,人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进步,也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这3个报告当中看出,我们党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第二,从工作层面来看,从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以后,全党、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进程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且包含的面也比较广,需要我们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更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要把目标进行分解,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和要求,把目标具体化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首先,形成共识是第一位的;其次,有政策才有抓手。有了要求、标准和政策,监督检查也更有针对性。光靠会议、文件,文化强国战略是很难落到实处的。
发展文化产业并非权宜之计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此,刘玉珠表示,党和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权宜之计,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格局提出的。
文化产业并非将文化产业化。刘玉珠说,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这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求,我们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冲突,和我们的法律法规不相矛盾,这样才能投放到市场上来。因为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它对人们的素质、品德和价值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把好文化产业内容关是关键。所以,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道路。
文化体制改革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从这几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它在增强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文化产品和活动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应该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