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丰产村里说丰产
 

  11月25日,记者驱车沿着笔直的乡间公路来到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丰产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红瓦、白墙、蓝边的大瓦房,金灿灿的玉米堆满了家家户户的庭院,漫山遍野的美国榛子平添了别样风采,西门塔尔牛“哞、哞”叫唤,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景象。

  记者的思绪回到10年前。那时,破旧的土房随处可见,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百姓出行都成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才经过多次调研、考察,决定在全村20余户退耕还林地块中落实榛子栽植项目1000亩。目前,榛子苗木长势良好,到盛果期年收入能达到800万元。村民刘利钢有27亩退耕还林地,以前全部种植柠条,由于柠条经济效益不高,刘利钢早就想改种效益更高的树种,苦于没有资金,想法一直没有实现。村里为他协调的5万元贷款让他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如今,刘利钢家里的美国大榛子长得郁郁葱葱。

  巴彦扎拉嘎乡是扎赉特旗黄牛养殖大乡,依托石头城子国家级牲畜交易市场,当地搞起了育肥牛产业。今年,丰产村给养殖户每头牛补助2000元,实现了全村户均2头牛的目标。同时,建起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育肥牛养殖基地一处,并将原村委会所在地改造成饲料加工厂,解决了牛的饲料问题。以棚舍、窖池、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丰产村成了养牛自繁自育示范村。如今,丰产村牲畜存栏达到2000多头只。

  在牧户李静家,记者和正在喂牛的主人唠起了家常。今年,李静家大事儿、喜事儿不断,刚住上崭新的大瓦房,又建起200立方米的青贮基地。他说:“全年收入五六万不成问题!”(记者白玉亮)

[责任编辑 魏佩 ]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票价优惠 百姓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文化共享工程走进蒙古族幼儿园
接春羔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