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喜看河套新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杭锦后旗集中各种政策性投入和专项资金,重点实施以“水、路、田、林、电、信”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脱颖而出,呈现出许多亮点。

  亮点一

  温室四季常青 收入成倍增加

  康尔徕生态园内王维生的两个温室大棚里,五彩番茄长势正旺,这两个“聚宝盆”给他带来了富裕的新生活。老王高兴地说:“我今年温室的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

  2006年,该村利用靠近城郊的优势,建成温室大棚168座、钢架大棚300座,并成立了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温室种植四季常青,农民收入成倍增加。

  如今,设施农业在杭锦后旗各乡镇已呈燎原之势。陕坝镇春光村“五位一体”生态园、二道桥甲一村温室大棚、头道桥镇民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已成规模。仅今年,全旗就建成8160亩温室大棚,标准化肉羊、奶牛、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到42个。

  亮点二

  土地流转 破解“钱从哪里来”

  2007年,头道桥镇民建三组率先引进太平乳业公司,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1500亩土地整合起来,折成股份投入到公司,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刘成的16亩土地入股后,妻子开了一家综合门市部,他每年秋收季节收购辣椒、青红椒,一年下来收入达10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民建三组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万元,居全旗之首。

  土地流转、村企共建不仅破解了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也促使农民实现了身份转变,走上了更加宽广的致富路。几年来,全旗共流转土地24.5万亩。

  亮点三

  文化气息浓郁 生活更重品质

  据统计,6年来,杭锦后旗累计修建乡村油路900多公里,建设高标准配套农田8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39万亩、土地整理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万亩。先后完成造林里程614公里,完成“一池三改”8050户,沼气入户达1.4万多户。同时,通过实施8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使全旗农村人口全部吃上了自来水。现在,该旗已建成38个市级新农村引领村、131个生态文明村。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住新房,买液晶电视、电脑,还有的农民开上了私家车。每个村子、社区都有自己的农民文艺队、文化大院,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自行组织喜庆十足的演出。钱袋子鼓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

[责任编辑 魏佩 ]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票价优惠 百姓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文化共享工程走进蒙古族幼儿园
接春羔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