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中,杭锦后旗集中各种政策性投入和专项资金,重点实施以“水、路、田、林、电、信”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脱颖而出,呈现出许多亮点。
亮点一
温室四季常青 收入成倍增加
康尔徕生态园内王维生的两个温室大棚里,五彩番茄长势正旺,这两个“聚宝盆”给他带来了富裕的新生活。老王高兴地说:“我今年温室的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
2006年,该村利用靠近城郊的优势,建成温室大棚168座、钢架大棚300座,并成立了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温室种植四季常青,农民收入成倍增加。
如今,设施农业在杭锦后旗各乡镇已呈燎原之势。陕坝镇春光村“五位一体”生态园、二道桥甲一村温室大棚、头道桥镇民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等已成规模。仅今年,全旗就建成8160亩温室大棚,标准化肉羊、奶牛、生猪养殖小区发展到42个。
亮点二
土地流转 破解“钱从哪里来”
2007年,头道桥镇民建三组率先引进太平乳业公司,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1500亩土地整合起来,折成股份投入到公司,实现了土地集约化经营。刘成的16亩土地入股后,妻子开了一家综合门市部,他每年秋收季节收购辣椒、青红椒,一年下来收入达10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民建三组农民年人均收入已达1.2万元,居全旗之首。
土地流转、村企共建不仅破解了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难题,也促使农民实现了身份转变,走上了更加宽广的致富路。几年来,全旗共流转土地24.5万亩。
亮点三
文化气息浓郁 生活更重品质
据统计,6年来,杭锦后旗累计修建乡村油路900多公里,建设高标准配套农田8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39万亩、土地整理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8万亩。先后完成造林里程614公里,完成“一池三改”8050户,沼气入户达1.4万多户。同时,通过实施8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4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使全旗农村人口全部吃上了自来水。现在,该旗已建成38个市级新农村引领村、131个生态文明村。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开始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住新房,买液晶电视、电脑,还有的农民开上了私家车。每个村子、社区都有自己的农民文艺队、文化大院,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自行组织喜庆十足的演出。钱袋子鼓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农民的幸福指数也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