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还在小饭桌
中午,贺智慧不回家,一年级到五年级,除了今年上半年之外,她一直在同一家小饭桌吃饭。
史杏花说,女儿在那家小饭桌习惯了,大人也觉得放心,所以没有换过。
女儿不见了,史杏花也去那家小饭桌找过。开小饭桌的老板娘说,中午贺智慧去吃饭了。
10月29日那天是星期一,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小学16时20分放学。等在校门口的小饭桌老板娘看见贺智慧与几个小女孩一起出了校园。老板娘说,贺智慧还上前和她打了招呼,“姨姨我坐公交车回家呀!”
小饭桌的老板娘答应着,嘱咐她早点儿回家。
至于与她结伴的几个小女孩都是谁,史杏花也想知道这个问题。小饭桌老板娘说平时她接触的孩子太多,记不清了。
史杏花也去过学校,但是没有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平时,她坐31路时有几个女同学搭伴,可是那天,她却说为了早点回家,改坐71路。”史杏花说,“平时孩子回家的作业可多呢,回家就做,得做到很晚。”
史杏花也去找了女儿平时坐公交车经常相伴的几个同学。她们都说,10月29日那天下午,贺智慧没有与她们一起坐31路公交车。
贺智慧失踪后家人报案,警方立案,至今没有进展。
想当记者的小女孩
贺海义租用的店面楼上,是他们的家。
贺海义用两个抽屉和一块薄板给女儿靠墙搭起了一张书桌。
墙上贴着贺智慧自认为满意的图画作品。一本用过的作文本上留有老师的评语,篇篇都是“优”。
史杏花拿出了一本《作文分类大全》,告诉记者这是女儿回家后最爱看的书。贺智慧的奶奶也点头称是,说孙女常常拿着这本书念给她听。
在史杏花的手机上存有两段以“记者1”和“记者2”为题目的视频。点开视频,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卷着书做的“话筒”,时而大笑,时而严肃。一段是贺智慧在老家采访她的太姥姥,一段是贺智慧面对镜头一本正经,似乎在评说什么……
史杏花说,女儿的梦想是当个出镜记者。史杏花摸着手机,女儿的音容笑貌在她脑中闪现,她与婆婆哭到了一起。
平日店里很忙碌
如今,史杏花常感叹:“如果我有100万,我也许就不工作了,专职接送孩子。”
自从开了这个汽车配饰店,贺智慧的奶奶也一直在店里帮忙。老人年纪大了,接送不了孩子。
那几天,店面偏偏很忙。
贺海义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汽车配饰店开的是对还是错,他有时候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如果不开这个店或许还……”
然而,世界上很多事情不允许假设。
史杏花说:“现在我就是比死人多出一口气。”别人和她说话,无论说什么,她都是机械地应着,即使是在说孩子的事情,她也反应不出什么,有关孩子的去向,她理不出头绪,想不出线索。现在她想的最多的是孩子的现状,脑子里做着无数的假设,有的情景突然冒出来了,她又不愿意接受,更不愿意继续往下想。
史杏花回忆,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史杏花的奶奶就曾经劝过她:“你一个女人家,忙什么工作啊,你应该好好把孩子看好,这才是正事。”今年夏天,说这话的奶奶离世,如果奶奶地下有知,她会怎样责怪史杏花?
40多天过去了,女儿没有一点儿消息。
如今,史杏花后悔当初没有认真琢磨老人的话,更没有听老人言。
离家时孩子穿着单衣
贺海义开着车,沉闷地行驶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车窗外,灯火辉煌。走到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门口,他说:“孩子当天应该是准备从这里倒65路公交车回家。”
“我的娃娃啊,你在哪里?”望着夜幕下的呼和浩特,史杏花几度落泪,“上学那天,娃娃穿着单衣,不知道现在能不能穿上一件棉衣?”
“当天晚上天气预报就提示降温了。”贺海义补充说。他无数次地想:“孩子应该早不在呼和浩特了,被人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不过也不一定。”他又否定了自己。
贺智慧失踪那天,身穿红色校服,粉靴子,粉书包,一头长发扎着,个头约1.2米,微胖。到记者发稿时,仍然没有贺智慧的一点儿音讯,如有知情者,请拨打贺智慧家人电话15947113149、13154886986,或者请拨打本报记者电话1394819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