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盼望修路
哈日努拉村是阿日昆都楞镇唯一的一个汉族村。“我们最早住在通辽市乌力吉木仁苏木。1985年夏天,政府将我们迁移到这里。盖房、垦田、放牧,经过多年努力,村子才有了现在的规模。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政府修缮我们村通往霍林郭勒市的那条土路,哪怕修成砂石路,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改观。”村民张兴福说。据了解,这条路多年来从未修过,都是往来的各种车辆轧出来的。
“我每年收入6000元左右,由于交通不便,运到村子里的米、面、油等的价格都比城里的贵不少,生活成本的增加让我们的收入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张兴福告诉记者。
14时许,张景福带着记者来到村民贺豹家,“他家刚给儿子办完婚礼,家里还有一些好菜,咱们中午就在他家吃。”来到贺豹家时,热气腾腾的饭菜已经在锅里了,朴实的阿姨把她家的3只小猫从炕上赶了下来,招呼大家上炕坐。
村子里唯一的小卖部
午饭过后,记者来到村子里唯一的一家小卖部,这里除了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和食品以外,还有棉鞋和手套出售。两个孩子盯着货架上面的方便面、火腿肠,却不敢向爸爸妈妈说出他们的想法。
小卖部的主人刘福春说:“通往霍林郭勒市的那条土路被大雪阻断后,我们现在进货得去兴安盟科右中旗,运费和进货成本都增加了,比以往要少赚5%。前几天给我们送货的车路过霍林河,还掉了进去。”
刘福春两口子靠小卖部每年能收入1万元左右,他们患有糖尿病,但是他们很乐观,刘福春说:“我们的身体现在不能下地干活了,也只能靠这个小卖部维持生计,村里的人对我们挺照顾的,我们自己少挣点儿也不能涨价。”
进城办事成本增加
“夏天的时候,我们骑摩托车到霍林河(当地人称霍林郭勒市为霍林河)一天能打一个来回,现在去只能坐火车,但是火车是晚上去、早上回。我们晚上去了还得住一宿,第二天办完事还得住一宿,第三天一早才能坐火车回来。这样一来,我们外出办事的成本高了不少。”村民李春华告诉记者。
当日17时左右,记者要坐车赶回霍林郭勒市。张景福说:“我晚上要去霍林郭勒市办事,咱们一起走吧。”
哈日努拉车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从下雪后,坐火车的人比平时多了一倍。
在火车上,张景福说:“我们这里路难走又偏僻,几乎没有人关注。我们这儿遇到了困难,希望你们多来走走,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存在。”
哈日努拉,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村庄,住着淳朴可爱的村民。他们勤劳,善良。雪灾中的他们,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文·摄影/本报记者 杨亚东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