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体,建平台,栽好引才育才“梧桐树”
实施“草原英才”工程的战略重点是建设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和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从而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大舞台。
推进特色产业高端人才聚集平台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服务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为目标,突出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在原创新团队基础上增加了创业团队,并按照项目规模、科技含量、预期贡献等因素,实行分类和分层次评选、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力争实现支持一个团队,推出一名领军人才,促进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加速攻关和产业化,带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
打造“草原硅谷”人才特区平台。围绕加快推进呼包鄂经济圈建设的有关部署,旨在以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为目标,着眼于突破高端技术、落地高端项目、开发高端产品、发展高端产业,力求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项目、人才与团队的有机结合。
搭建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抓住京蒙合作的契机,自治区组织有关部门与北京市进行了20个大项目的对接工作,并在北京组织开展人才推介、内蒙古籍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等有关活动,依托北京人力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工作的广泛深入合作与交流。
抓重点,补短板,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草原英才”工程将人才培养开发的重点放在紧缺急需的高、精、尖人才上,围绕自治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了十大“百人计划”,采取点对点、一对一和团队示范带动等方式,定向培养引进10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力求把引才育才任务落实到具体抓手上。
在推进过程中,坚持和完善项目化管理、部门化推动、资金化支持等有效做法,在继续做好“草原英才”评选的同时,加强与承担人才工作任务的国家部委的沟通联系,形成国家12项重大人才工程与“草原英才”工程上下协调、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格局。同时,坚持刚柔并济的引才用才方式,通过实施百名院士柔性引进计划,引进两院院士50余名。目前,已成功培育“草原英才”346名,其中有1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名本土人才分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成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点培育自治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0个。新建院士工作站20个、博士后工作(流动)站2个,引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包头市稀土高新区被评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造氛围,促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组织实施科学人才观宣传行动计划,在内蒙古日报开设“草原英才”专栏,开展全区“科学人才观大家谈”征文活动,组织策划了“草原英才”2012表彰晚会,相继开展了内蒙古·香港经贸周“草原英才”推介、北京高校人才推介、百名博士草原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内蒙古行、北京·内蒙古籍人才发展论坛等活动,扩大“草原英才”工程的影响力,打造引才聚才的特色品牌。将“草原英才”简报改版成《内蒙古人才工作》杂志,增强其理论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并与内蒙古电视台联合策划了人才工作系列宣传。此外,《刚柔并济破解引才困境》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破解西部地区人才困境》等征文分别被《人民日报》和《中国人才》选登;《“草原英才”工程引领内蒙古人才强区》入选中组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丛书;草原钢城的《聚才经》入选中组部《科学人才观读本》。
抓战略,谋长远,优化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
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实际,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管人才的实施意见》,从健全领导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草原英才”工程若干政策规定,对人才配偶就业、子女上学、住房保障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细化。全区12个盟市分别出台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40余项,形成全区上下衔接、相互配套的人才政策体系。此外,将全区人才工作任务量化为34项具体工作,采取将人才工作组织领导、“草原英才”工程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环境、发挥人才作用、创新人才工作等内容赋分考评的办法,使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党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