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牧民乌云达莱:家里的羊一只没冻死!
内蒙古新闻网  12-12-26 16:5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12月22日,本报“记者走基层·共抗风雪”采访报道组抵达了兴安盟,走访的第一站是2010年兴安盟遭遇30年一遇的雪灾时,受灾最重的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牧民乌云达莱骄傲地告诉记者:“2010年的雪灾让我们有了防范意识,今年我家的羊一只也没有冻死,明年的收入会很可观!”

  提前备足草料

  乌云达莱的家在靠近省道203线乌兰浩特至阿尔山一级公路500米的地方,全家人早已住进了砖混结构的房屋,房子结实温暖。随着近几年牧区退耕还草政策的深入开展,乌云达莱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走进屋里,好客的女主人诺恩吉雅把记者让到热炕头上,男主人乌云达莱捧出自制的奶制品。喝着奶茶,吃着奶豆腐,乌云达莱开始和记者聊了起来。“我今年承包了1300多亩草场,养了400多只羊,还有40多头牛,明年春天接完羔,估计一年还能收入十几万。”乌云达莱高兴地说。

  对于今年的雪情,乌云达莱说他早有准备。“还没入秋,我就储备了100多车的草料,过冬应该足够了。”乌云达莱说。对兴安盟2010年的雪灾,乌云达莱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他说:“当时的雪都没到了大腿,我家冻死冻伤了很多羊,而且大雪来得也突然,储备的草料又不够,开春的接羔率受了很大影响,给牧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没有羊群,牧民就没有了收入。”

  政府帮助修建暖棚

  乌云达莱说:“那年的大雪给牧民们提了醒,大家开始有了储备草料的意识,而且也都修建了暖棚。”

  乌云达莱领着记者来到他房子后面的暖棚,与传统的木制围栏棚不同,暖棚的围栏是用石头和水泥砌成的,有一米多高,棚顶上盖着厚厚的草。记者走进暖棚,看到绵羊正在暖棚里喝水吃草。乌云达莱说,他家的两个暖棚都是乌兰毛都苏木政府帮他修建的,特别结实,不放牧的时候把羊圈进去,羊绝不会冻伤。

  成立草原义务铲雪队

  在经历了2010年的雪灾后,乌兰毛都苏木的牧民开始痛定思痛,很多牧民家里都购买了小型铲雪车,算下来一共有30多辆。为了预防雪灾,更好地保障牧民的生活,由乌兰毛都苏木政府牵头,把苏木里的铲雪车都组织起来,成立了草原义务铲雪队,由分管农牧业的副乡长苏日嘎拉图担任铲雪队队长。苏日嘎拉图副乡长告诉记者:“因为那年的雪灾,牧民都有了防灾意识,再加上政府大力宣传防灾知识,很多牧民家里都购买了小型铲雪车。为了更好地服务牧民,苏木一下雪就组织铲雪队清雪开路,保证道路畅通。牧民出去打草、卖羊,铲雪队也都会给牧民开道。”

  提起铲雪队,乌云达莱感激地说:“今年的雪也很大,入冬到现在一共下了5场雪,如果再下下去,就跟那年的雪灾差不多了。今年我出去打草,储备草料,多亏了有铲雪队,不然我连家门都出不去,没有草料,羊就得饿死。”

  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云达莱的家靠近公路,他想出了另一条创收之路。每年夏天,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乌云达莱和妻子会制作大量的奶制品,到公路旁边和旅游景点处去出售,由于做工精良,用料实在,他家的奶制品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不少人都是慕名而来。乌云达莱告诉记者,每年光奶制品一项也能收入两三万元,再加上卖羊卖牛的收入,每年收入20万元不在话下。去年,乌云达莱的家里添置了一辆微型货车。他说,有了车以后,卖羊和给家里添置生活用品方便了许多。

  乌云达莱告诉记者,如果明年的收入能保证,他也要买一辆铲雪车,然后加入草原义务铲雪队,今年大家帮了他,他也想去帮助其他的牧民,让草原上的牧民都能抗拒雪灾的侵害,日子越过越好。

  【链接】

  2010年冬季,受大风寒潮天气的影响,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遭受了3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袭击,约有1000万亩草场严重受灾。降雪主要集中在乌兰毛都苏木、满族屯满族乡、德伯斯镇等牧区,平均积雪深度达到30厘米,局部地区积雪达到1米左右。全旗受灾群众近5万人。

[责任编辑 赵静 ]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票价优惠 百姓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文化共享工程走进蒙古族幼儿园
接春羔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