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挣几十块钱,寒冬里乐呵呵出摊儿
———访修自行车师傅赵铁蛋
呼和浩特的深冬,很冷。
早晨9点多,修车师傅赵铁蛋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戴着深蓝色的针织帽,蹬着脚踏三轮车摇摇摆摆地出了小区门口,憨态可掬,像只大企鹅。
赵铁蛋在小区外惠民路的便道上,铺开一块油渍斑斑的绿毯子,摆上马扎、水盆,拿出打气筒、钳子、扳子等家伙什儿,然后揣上袖子,往装满车带、车筐、辐条、螺丝等零部件的三轮车前一站———一天的工作就开始了。
零下十几度,忙活起来还好说;闲一会儿冻得慌,赵铁蛋就绕着摊位走一走,跺跺脚。长期在这儿坚守,周围不少人都跟赵铁蛋熟识了,来来往往总有打招呼聊天的,所以他闲了也不寂寞。看见记者拍照,小区居民老张便凑趣说:“我瞅瞅,给他照得好看不?”赵铁蛋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在这条路打扫卫生的蔡伟伟说:
“老赵人好,服务热情,价格又低,打气筒往那儿一撂,认识不认识的全都免费用,真是没得说!”
说话间,来了一位换车带的。赵铁蛋哈腰一抡胳膊,把自行车倒立过来。然后熟练地扒下车带,打上气,放到水盆里检查,发现是补过的地方又跑气儿了。他从衣兜里掏出打火机,把旧补丁就火一烤,揭了下来。拿起锉刀,在跑气儿的地方锉几下,然后剪块儿新补丁,涂满胶一贴,再使劲儿按一会儿,粘好了。赵铁蛋干这
活儿一气呵成,从容利落。最后,把车带安回到车轮上,打足气。一两块钱,打发顾客满意地去了。
冬天,骑自行车的少了,修自行车的也少了。“每天也就挣几十块钱,在家也待不住。再说,有些老主顾都惯了,来了找不到人也不好。过了冬天就好了,每天能挣100多块钱,还不这么受罪!”赵铁蛋说他年轻时就愿意鼓捣自行车。“在百货站上班时,同事的自行车都是我修,不过那时不给钱,顶多请喝顿酒!”赵铁蛋说着,哈哈地笑了。
40岁那年,赵铁蛋从通辽市科左中旗百货站下岗,之后就发挥特长在老家宝龙山镇干起了修自行车行当。一晃16年过去了,家搬了,但职业没变。2007年,赵铁蛋和妻子从通辽来到呼市,买了80多平米的楼房。“4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一没负担,二没压力,日子越来越好啦!”赵铁蛋说着,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本报记者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