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看点】“农闲经济”搅热寒冷冬季
 

  1月9日清早,翁牛特旗梧桐花镇下井村于华开车拉着铡草机,去给邻村的农民管林家铡草,按小时挣钱。往年,朔风凛冽的寒冬正是北方农民的农闲时节。如今在赤峰市农村,以小运销、小加工、小种养等为主的“机不闲、人不闲、院不闲、棚不闲”的“农闲经济”正开展得红红火火,已成为当地农民冬季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敖汉旗长胜镇农民张才,利用农用车从事运销服务,一个冬季就赚了2万多元。像张才这样的运销经纪人还有很多,另一部分农民则成为企业、商铺及餐饮服务场所的“短工”。据初步统计,打短工一年下来,人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

  松山区穆家营镇张林家秋季栽植的大棚草莓即将上市。据张林介绍,一棚草莓可赚3万多元。据统计,赤峰市像张林这样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民目前已达2万余户,每户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在宁城县汐子镇农民路泉家,老路正和老伴儿在自家院内面积1亩多的大棚里忙碌,这一亩多的大棚一冬就能收入2万多元。近年来,赤峰市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庭院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使小小的庭院真正成为农民创收的“小银行”。(记者 屈广臣 范树清)

[责任编辑 于鑫 ]

骑行倡环保
爱心义诊
春色满园
北梁贫困女童领到...
票价优惠 百姓实惠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文化共享工程走进蒙古族幼儿园
接春羔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