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市场、增强经济活力中的重要作用。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认为,这为广大民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增加了做大做强的决心。东达集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赵永亮说,内蒙古资源富集,区位独特,沙漠经济开发更是大有文章可做。从1998年开始,东达集团建设沙柳造纸项目,科学地向沙漠要效益,带动农牧民种植沙柳。现已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沙柳基地300万亩。2011年又投资4亿元,建设年产10万立方米沙柳刨花板项目,可以就地解决当地及周边地区沙柳卖难问题,进而培育沙区农牧民种植沙柳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2005年,东达集团根据国家扶贫发展10年计划纲要,响应鄂尔多斯提出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在政府的引导下,在达拉特旗风水梁,以企业扶贫的创新方式开发建设生态移民扶贫村———东达新村,将鄂尔多斯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牧民迁移到新村,实施“无土移民,产业扶贫”,走“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二、三产业”的路子,改变了扶贫模式,由企业投钱扶贫变为靠农牧民自身发展,实现了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多元化,使农牧民和企业在发展规模化养殖中实现双赢。
东达新村规划占地53平方公里,投资100亿元,可容纳移民12万人,构建以养殖业、物流服务业、高新技术业、苗圃种植业、生态民俗旅游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完善的人文居住、教育就业、公共卫生、医疗保险、信息网络、文化旅游、道路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环境。
几年来,东达集团依靠“规模化养殖、产业化配套、专业化管理、系统化分割、现代化加工、资本化运作”六轮驱动模式,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健康有序的轨道迈进,并为养殖户提供“五保”(保设施、保种兔、保防疫、保饲料、保销售)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新村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已发展獭兔养殖户近3000多户,年出栏商品兔300万只。养殖户年均收入5—7万元,大户超过10万元。新农村产业模式的成功运作已使1万多名农牧民脱贫致富。
东达集团围绕移民扶贫的目标,下一步计划将养殖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养殖獭兔为主,着力打造世界獭兔业的航空母舰,使45万农牧民脱贫致富;同时发展多种特色养殖(貂、貉子、狐狸、狼等),逐步形成完善的循环产业链。
2013年,东达集团将继续以新型农牧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各项综合设施,逐步启动建成项目,将东达新村打造成为产业支撑、产业循环、产业联动的现代新型农牧产业园区,在产品链、产业链、生物链上做文章。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连英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