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时政新闻   
【新思路 新举措 新发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赵云平韩淑梅

  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这是我区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我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突出,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2005年,我区城乡收入比为3.06:1;2011年,城乡收入比扩大到3.1:1。农牧民收入差距的根源主要在于工资性收入偏低。2011年,我区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10.86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工资性收入占农牧民纯收入的比重为19.7%,比全国低22.8个百分点。此外,城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农牧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等问题更为明显。导致我区城乡差距的核心是县域经济不发达,为农牧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为县级财政提供收入的能力有限。县域经济大部分是与地区资源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门槛低、易操作、普通劳动人员都可以胜任等特点。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农牧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可以增加县级财政收入,使县级政府有更多可用财力加大对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三农三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2.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受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2011年,县域经济总量前10名的旗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占到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仍有58个旗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5亿元。从东五盟市旗县与呼包鄂地区所辖旗县来看,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准格尔旗为830亿元,最低的阿尔山市仅为10.6亿元,相差78倍。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2011年,伊金霍洛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66.5亿元,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26亿元,相差近53倍。县域经济对经济发展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区域不协调,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上。我区呼包鄂经济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县域经济发达。如全区2个全国百强县都在呼包鄂地区;21个西部百强县,有11个集中在呼包鄂地区。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可有效提升各旗县特别是落后旗县的综合实力,使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3.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我区农牧业基础仍然薄弱,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生产专业化、产品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化格局。县域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镇化率仅为31.8%。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交汇点。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可以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可以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地域特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使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此外,还可为农畜产品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为农畜产品转化提供渠道,促进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迈进。可见,县域经济是“四化同步”的一个有力抓手。

  二、我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截至2012年底,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区总量的59%;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区的64%。但是,我区县域经济仍存在着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特色不突出、县城保障能力弱等问题。新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要注重做好四方面的建设。

  1.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短缺,培育主导产业,要坚持借助外力和培育内力并重的发展原则。借助外力,就是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我区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内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机遇,主动作为。承接产业转移要注重做好两方面的结合。一是要与既有优势产业相结合。要围绕着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进延伸配套加工产业,使其做大做强。二是要与新一轮产业转移特点相结合。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出结构高度化、分段化趋势特点。要结合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承接产业链分支环节——中间价值型、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培育内力就是要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创业热情,加快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大力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2.推进城镇发展

  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城镇建设要根据未来城镇化人口的发展趋势,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在做大中心城市的同时做大县城,发展特色镇、专业镇。县城建设要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打造一批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的重点县城。建制镇建设,要围绕区域资源和产业特点,对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打造一批集聚带动力强的专业镇、特色镇。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在产业层次上差别化发展。城市经济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的行业,把相对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让给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城市经济加强专业化分工,实现产业链分解,把配套型、服务型产业实行外包,让县域经济进行配套发展。最终形成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加大投入。突出抓好旗县城关镇和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扩大路网覆盖面,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推进县城电力扩容、农村牧区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城乡电网同价。加快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宽带、通信信号基本覆盖。

  4.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一定要处理好县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县域经济绝不是鼓励遍地开花,一定要与当地基础和特色相结合,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未来我区人口转移趋势。要坚持特色发展,集中集聚发展。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坚决杜绝遍地开花式发展造成环境破坏。自治区要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坚持各旗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发展方向,统筹规划各旗县主导产业。

[责任编辑 魏佩]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