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第一天,记者来到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采访。
成吉思汗镇是历史上唯一以成吉思汗名字命名的城镇。这里典故不少,成吉思汗火车站左右两站的站名就分别以成吉思汗帐下两员大将丰荣和古里金的名字命名。这里还曾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时代变了,引得人们寻古觅踪的古老地方展现出了另一番风采。滨洲铁路、扎碾公路、111国道及纵横交错的乡级公路四通八达,贯穿全境。虽是隆冬时节,但记者看到,白雪覆盖下的通乡公路穿梭往来着装满鲜牛奶的密封罐车;一车车满载黄橙橙玉米的农用胶轮车正停在镇区的国家中储粮储备库前等待出售……正要感叹,成吉思汗镇副镇长朱启拉起记者便走,说“快去看看,还有好多新鲜事儿呢!”
红光村百姓说事
走进镇政府办公大楼,朱启忙不迭地向记者介绍:“快进三楼会议室听听,今天的‘百姓说事日’正好让你赶上,可热闹了!”
“俺们朝鲜族红光村全村100多口人,这几年青壮年都往韩国跑,钱倒是挣回了不少,可苦也没少吃,现在大伙儿都想回家干点事情,不知道现在政府有啥好政策、好项目?”会议室里,村民严镐德高声大嗓地开了腔儿。
“这个问题村委会早替大家想好啦。这几年在家的朝鲜族妇女利用自己腌制风味朝鲜酱菜的手艺挣了不少钱,像朴太淑等人小打小闹每年能挣3至5万元,因此村里准备办一个朝鲜族风味酱菜厂,将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集体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张顺玉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接过了话头儿。
“还有,这几年村民种水稻,不仅能享受到国家每亩水稻补贴84.8元的优惠政策,还可享受到市财政提供的每亩5元的抗旱补助……”女支书的一席话引起了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地抢着插话。
“这些政策我都享受到了,2011年是我效益最好的一年,仅出售水稻一项毛收入就达23万元!”村民郑东浩说。
“去年夏季连降暴雨,造成镇区3条街路积水成灾,殃及居民菜园子。此事被拿到了‘百姓说事日’上,镇里协调各方面力量修通了镇区的6条街路,这下子老百姓全服气了!”谈起“百姓说事日”的好处,副镇长朱启深有感触。
据了解,“百姓说事日”是市纪委于去年上半年开设的,仅半年时间,通过“百姓说事日”共调处信访案件87件,为群众办理涉及交通、抗旱水井、危房改造等实事22件。
古里金笨鸡吃香
该镇古里金村村民钟玉平的“钟氏生态土鸡”,如今已成为带动四里八乡150多户村民致富的好项目。
2007年,钟玉平在自家承包的500亩荒山上开始试养小笨鸡。如今,他的小笨鸡已由当初年销售500只发展到现在年销售2万只,年销售鸡雏达30万只。由于成立了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村每年销售笨鸡、笨蛋和鸡雏的交易额就达14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增加4000元。去年7月,受呼伦贝尔市草原站之邀,钟玉平饲养的1.5万只笨鸡参与了呼伦贝尔市草原灭蝗,蝗虫没了,土鸡肥了,钟玉平乐了。
“日屠宰1000只鸡的厂房建设已准备就绪,春夏之交就可投入使用。再过两年,我还要在深加工方面做些努力,将鸡的羽毛、内脏都利用起来,加工生产牲畜饲料添加剂……想起这些要干的事情,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说起今后的打算,养鸡大王钟玉平一脸自信。
河口村肥猪俏销
“都说猪肉市场不景气,不少养猪户都放弃了养殖,可杨德峰这两年却越干越来劲儿——走,我们到他的种猪养殖场看看去!”
朱启介绍的种猪养殖场位于河口村的一处高地上。虽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但在标准化猪舍里,1200头滚瓜溜圆的大小肥猪悠闲地喝着自来水,晒着太阳。
场长杨德峰说:“多亏了市政府提供的10万元扶持资金,种猪养殖场才得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市农牧业局还为我提供了4.8万元的生猪养殖补贴……这些优惠政策,激励我坚持干下去。养殖场现有生猪2250头,都是纯种的‘美系大白’、‘长白’和‘杜洛克’,今年出栏3000头不成问题。”
“养殖场现在已经投进去700多万元,还有25万元的项目资金即将到位。政府这样大力支持我,我要让更多的养殖户从我这里获利。现在凡是我的养殖场出售的母猪,每头都以低于市场价600至800元的价格销往周边乡镇,受益户在几十户以上。”
说话间,海拉尔的客商开着大货车“突突突”地驶进了养殖场。“70头肥猪一次性成交,12.8万元到手啦!”(记者张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