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以来,我区连续出现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中东部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严重雪灾。灾情到底有多重?抗灾救灾工作进展如何?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本报记者分赴自治区有关部门和部分受灾地区进行采访……

灾情到底有多重?
2012年11月以来,我区出现8次大范围寒潮降雪天气,降雪中心主要集中在我区中东部地区,累计降雪量25至83毫米,较常年偏多两倍以上,气温为28年以来最低。其中,2012年11月2日至6日和9日至13日的两次强降雪天气,在中东部形成座冬雪,比常年偏早4至20天。来自自治区气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区积雪覆盖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3%。我区东部地区积雪较深,深度在15厘米以上区域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等地。据自治区民政厅统计,截至1月10日,雪灾已经造成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等8个盟市44个旗县的78万人受灾,死亡2人,需救助人口27万人。雪灾造成设施农作物受灾34千公顷,绝收1.1千公顷;倒损房屋5106间;死亡大小牲畜12.27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呼伦贝尔市:
市农牧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该市牧区有29个苏木镇、181个嘎查、2.22万户5.64万入受到影响。受灾草场面积9600万亩,受灾牲畜299.6万头(只),因灾死亡牲畜1.6万头(只),倒塌棚圈8.9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4910万元。
赤峰市:
在农区,严寒暴雪造成2751座温室、2004座冷棚倒塌,造成28万多亩玉米、水稻等未来得及收获,被埋雪下。在牧区,部分牛羊无草可喂,受灾牲畜达930多万头(只),其中死亡牲畜3.2万多头(只),倒塌棚圈近18万平方米。全市客运班车因雪阻累计停运33天。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亿多元。
锡林郭勒盟:
持续降雪致使锡林郭勒盟16万平方公里草场的76个苏木镇遭受雪灾,425.5万头(只)牲畜无法正常出牧采食,180万头(只)牲畜全天舍饲。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
50年不遇的雪灾使四子王旗90%以上牧草被掩埋,65万头(只)牲畜外出觅食困难。全旗14个苏木镇1.96万户6.86万入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389万元,是自治区重度白灾地区之—。
抗灾救灾进行时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打响了抗灾救灾攻坚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分赴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温暖、平安、祥和的新春佳节。目前,灾区社会稳定,抗灾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抗灾救灾
2012年11月、12月,自治区政府先后下拨3000万元和5000万元主席预备金,用于雪灾地区群众生活补贴以及农牧业生产补助。12月20日,自治区财政厅将全区2012年雪灾生活补助金5500万元下达到除乌海、阿拉善以外的其它10个盟市和二连浩特、满洲里两个计划单列市。日前,中央财政下达专款,用于我区生活困难群体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救助金额为2.23亿元,这些资金已下达到各受灾盟市。
民政部门:查灾核灾调拨物资
各级民政部门全力做好查灾、核灾工作,制定救助方案,及时调拨救灾物资,组织群众生产自救互救。向民政部争取到1万件救灾棉被和1万件棉大衣。1月1日,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民政厅、红十字会联合下发通知,号召自治区直属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捐赠棉衣、棉被。截至1月15日活动结束,共接收133个单位捐赠新衣被18897件、旧衣物232包。
农牧业部门: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农牧业部门积极组织群众加固、维修因灾倾斜、破损棚室、棚圈,帮助设施农户尽快恢复冬春季设施农业生产。全面开展饲草料调剂调运和应急储备饲草的发放工作,截至1月16日,全区已调运调剂饲草81.6万吨、饲料27万吨。组织畜牧兽医人员上门服务,帮助农牧民算好草料帐,指导农牧民加固棚圈,增加保温设施,强化基础母畜饲养管理,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度春。农机部门争取农机抗灾救灾资金1305万元,组建了533个农机抗灾救灾服务队,投入抗灾救灾农机具6.8万台(套)。
交通部门:全力保障道路通畅
从第一场降雪开始,为确保G6京藏高速、G65包茂高速和G55二广高速公路的畅通,内蒙古高路公司启动除雪保畅应急预案。累计撒布融雪剂5000吨,出动除雪机械600辆(次),人员2000人,救助受困车辆近百辆,安置受困人员200人,累计投入除雪资金800多万元。据自治区公路局统计,入冬以来全区共出动3.9万人(次),调配机械设备8000多台(班),撒铺防滑料5.4万立方米,撒布融雪剂6600多吨,共计投入抢通费用3568万元,保障了国省干线公路、农村牧区公路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