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大冷的天儿你不在家待着,这是要去哪儿啊?”雪后初晴,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副镇长史立强来到前胜利嘎查,正巧遇上了村民唐树林。只见他哼着小曲儿,往村东头走去。
“你这种粮大户不是算计到我要来吧,咋我刚进村,你就也往过走呢?”
“嘿嘿,是包书记说您要来,打电话让我过去。”唐树林下意识地搓了搓手,不好意思地笑了。
说话间,两个人走进了嘎查党支部书记包海的家。
“快进屋喝口热茶。老唐还挺会踩点儿,和镇长一起到!”包海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屋。
屋子里暖融融的,喝着热乎乎的奶茶,史立强开了口:“老包啊,快过大年了,你这脑子也不闲着,又琢磨啥呢?”
“今年嘎查村民都丰收了,总有村民来问我今年这地咋种,种点啥,再上点啥农业技术?也是想和您商量商量。”
“是啊是啊,史镇长,你知道我今年用秸秆还田多挣了多少钱?差100块1.3万元!可把我乐坏了!”唐树林高兴地说。他所说的秸秆还田技术,是科左中旗农牧业部门推广的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每亩国家补贴150元,用于购买秸秆腐蚀剂。玉米收割后,直接粉碎秸秆再喷洒秸秆腐蚀剂腐熟还田,秸秆里的水分和有机质都被埋在地下,经过一冬天的腐熟发酵,既防止了玉米螟虫害的发生,又减轻了来年玉米倒伏现象。
“苏宝华家种了40亩地,仅这一项就增收1.2万元!老苏说,秸秆还田后,等于来年开春多浇一遍水,一亩地多上一方农家肥,地力增了,产量增了,和我家一样,每亩地都能产2000斤苞米!”包海接过话头,一脸兴奋。
“以前咱点火烧秸秆把地表的土都烤透了,烧过的地产量还下降。这技术的确不错,全镇已经有5万亩农田受益。咱今年争取亩产达到2300斤!”对于新年的规划,史立强胸有成竹。
“史镇长、包书记,小年儿在我家过吧,增收了1万多,说啥,也得请你们到我家喝顿酒!”唐树林笑着说。
“好!咱多叫上几个大户,议议今年地里的事儿!”
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规划着新一年的发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增产增收。(记者 王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