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村里可利用土地集中进入“土地银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交给村专业合作社经营,每亩在给付1000元租金的同时再算一股股份年底分红,腾出身子的村民还可进入合作社打工增加收入,如此新颖做法正在玉泉区小黑河镇达赖庄村逐步推广开来,村委会的初衷是保障村民利益是前提,村民富才算富。所谓“土地银行”,是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民自愿把自己的耕地存入合作社,由合作社向存地农民支付“存地费”;合作社再把土地“贷”给经营大户或企业,并收取“贷地费”。
村民岳锁锁是“土地银行”的受益者,从2011年村委会设立“土地银行”开始,他家的十几亩土地每年租金收入就达一万余元,用他的话讲,比自己种地收益多好几倍。岳锁锁告诉记者,达赖庄村一直以来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村民辛苦不少下,收益并不多。“土地银行”的设立,最大化地保障了村民的利益,特别是2012年,包括租金、青苗费以及其它,每亩年收入将近3000元。
张月九是玉泉区科技局的科技特派员,农历腊月十八清早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挨个对达赖庄村东南的大棚作物进行“巡护”。跟随张月九走进温棚,扑面而来的一片粉色桃花立刻把记者拉进了春天的怀抱,这里是反季节油桃的实验温棚,来自大连的12316三农热线桃坐席专家邹长仁在两天前已放入蜜蜂为桃花授粉,此时也在查看花情,他告诉记者,由于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这里种植油桃的品质无论从性状和口感都要超过大连,并且3月份上市时间也比大连提前了一个多月。今年通过技术的进一步调整,预计明年上市时间还能提早到春节。作为一名农技工作者,张月九非常赞同该村设立“土地银行”进行农作物规模化生产,他认为,“土地银行”是土地流转的又一种新探索和新形式,通过对农户存入的土地进行适当打包、整合或适度改造进行规模化生产,这一做法对于国家、市场、集体和个人都有益,更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村委会主任范文斌告诉记者,达赖庄村“土地银行”成立于2011年4月,因为村里土地利用率不高、村民从土地中收益不大才有了这一想法。
该村长期以来以种植玉米作物为主,亩产年均收入600元左右。设立“土地银行”,一方面保障了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村“土地银行”中流转土地1000亩全部进入村专业合作社经营,涉及全村70%的村民。范文斌说,“土地银行”设立当年,村委会开始引资建设全智能温棚准备发展观光农业,截至目前温棚已建成200多个,同时引进大连反季节油桃、葡萄和丹东反季节草莓栽植技术在12个温棚中进行试验,去年已取得成功。今年春节之后,将在100亩温棚中进行反季节油桃的栽种,与此同步将建设小型冷库,通过技术控制让盆栽油桃进行“冬眠”,以便适时上市。据记者了解,与温棚作物种植配套,村委会正在筹划建设果蔬加工中心和果蔬交易市场,形成农业生产产业链,再依托地缘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打造草原都市的“北京宋庄”。
范文斌兴奋地告诉记者,“土地不流失,农民经营的是文化产业”是村委会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达赖庄村的收入将超过千万元。(记者冯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