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泥还没掉,钱就进了兜。”初夏时节,正在处理最后一茬韭菜的邓文彪笑着说。邓文彪是乌海市海勃湾区团结新村一位普通农户,前些年,从盐碱严重的黄河边搬到这里,在村党支部的扶持下,由种大田改为温室种植,收入节节攀升,去年3亩半温室纯收入达到5万元。他还借助农超对接,在自家地里就以高于菜贩的价钱把菜卖给了蔬菜合作社。
作为乌海市有名的菜园子,团结新村的农户大都像邓文彪一样,作为新移民被政府安置,从事温室种植。前些年他们刚搬来时,虽然也搞温室种植,收入并不高。“那时菜价让小贩压得很低,因为缺乏种菜技术,菜总害病。”村民李金龙说。
为解决这些问题,村党支部想到了让农户抱团闯市场的好办法。该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直销店”的发展模式,引进蔬菜合作社,协调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销售等难题。还设立便民服务站,由村两委轮流坐班为居民代办社保、低保、蔬菜补贴、助学金等事宜。
蔬菜合作社发挥资金和市场优势,化解了单个农户的种植风险。金奎瓜果蔬菜合作社利用智能化育苗温室为农户提供种苗,年可育苗4至5茬、240万至300万株,为农户按成本价提供上市早、产量高、病虫害少、品种好的优质种苗。针对农户资金短缺问题,还为种植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低息贷款服务,帮助种植户更换棉布帘、卷帘机等生产设施。为解决农户卖菜难问题,村党支部与各合作社成立联合党支部,拓展农户蔬菜销售渠道,实现农超对接,让村民的菜园子直通市民的菜篮子。
如今,团结新村已建成日光温室1160栋,接近每户一栋,不断引进的新品种促进了增收,仅黄瓜一茬的产量就比以往提高20%。去年,该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万元。(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骞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