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针对我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把调整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发展不平衡上。2012年,我区还有一半左右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旗县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还有52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区贫困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为农牧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为县级财政提供收入的能力有限,而这正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所在。同时,我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上。全区2个全国百强县都在呼包鄂地区;21个西部百强县,有11个集中在呼包鄂地区。因此,调整优化我区经济的空间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的平台在县域,最终的落脚点在县域。只有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才能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才能开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空间。着力壮大县域经济,要以做大产业、做活企业、做强城镇、做优环境为重点。
一是做大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自治区各个旗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县域经济绝不能搞低水平竞争,也没有必要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而是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县域竞争力。
二是做活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引进外地大企业,又要重视培育本地小企业。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大型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县域中小企业带来配套空间。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积极引导本地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搞配套,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三是做强城镇。县城和中心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我区城镇化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县域城镇化率只有31.8%,大部分县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域城镇化要以做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建设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把产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园区发展工业,围绕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面向民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
四是做优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要优化经济硬环境。要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县域交通路网结构,加强县城供电、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和农村牧区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坚决杜绝无序发展造成环境破坏。其次要优化经济软环境,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县级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放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从而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各个方面创造力和整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