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发展论坛“8337”实践探索】抢占县域经济发展先机 开创绿色乌审新高地
 

  “8337”发展思路,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推进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抓手。乌审旗要以此战略部署为指导,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实现“富民强旗,走进前列”的重要引擎,科学构筑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绿色乌审。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是内蒙古的“南大门”,有11650平方公里草牧场资源,水、电、光、热、林沙等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秉承“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牧业、生态文化、生态城镇”四大产业,经济社会驶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生态文明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旗”、“自治区园林县城”。2012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0.1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0.01亿元,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393元、10747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2006年的50位上升到西部百强第23位。

  站在新的起点上,乌审旗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强旗”战略,培育壮大“能源化工、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煤炭物流、新型材料”六大产业,走牧区新型工业化之路,构建“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力争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实现提质增效、赶超进位。

  一、实施“工业强旗”战略,走牧区新型工业化之路。借助煤气共生、水资源丰富等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创新发展模式、确定发展目标,实现由资源输出向资源精深加工转变。找准发展定位。以千万吨甲醇为原料,发挥好能源化工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参谋作用,对工业园区布局、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划,引进一批与现有产业配套的延链、补链项目,建设高分子产业园区,开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打造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甲醇化工生产加工基地。明确发展路径。利用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新优势,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牧区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创新发展模式。以局部开发带动全局优化,用1%的工业用地,换取99%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成果,腾出更多的空间让地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基地、蒙古(民)族休闲旅游体验区、养生农业和精品农牧业等生态保护性特色产业,形成各种资源互补开发利用的多循环发展模式。确定发展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等制度,认真落实“工业项目突破年”各项工作任务,提高项目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到2015年,全旗煤炭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煤炭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引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构筑“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促进全域乌审统筹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全旗资源、人口和生产力(生产要素)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构筑“一核两翼多循环”发展格局。打造以嘎鲁图镇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圈。以“宜居宜业生态型文化城市”为基本定位,遵循低建筑高度、低建筑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地率“三低一高”建设原则,构筑“文化统领、草原环抱、大树成林、田园掩映、水系贯穿”的草原城市景观。与沿城沿线城乡统筹示范带有序衔接,利用“鄂尔多斯细毛羊”、“皇香”、“蒙祥”及国家认证的5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品牌效应,帮助企业和农牧民发展庄园经济,逐层打造生态涵养、民族文化体验、养生农牧业三个区域循环、功能互补的产业经济圈。结合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园区建设和新型社区、集中居民点分布,加快建设除嘎鲁图镇以外其他5个苏木镇,逐步将每个苏木镇打造成独具民族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的精品小镇。精心构筑“两翼”战略性发展平台。构筑图克工业项目区和纳林河工业园区东西两翼产业聚集区。图克工业项目区以打造现代能源化工基地为抓手,加快建设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200万吨合成氨350万吨尿素项目,形成煤制甲醇、煤制气等新型化工产业板块;纳林河工业园区以洁净煤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煤炭和煤炭采、洗、选、配、运一条龙及煤、电、热一体化和氯碱化工等综合利用,打造生态型现代化高端园区。构建经济和社会多循环发展格局。按照“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循环发展”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牧业、循环型服务业,构建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格局,使循环经济成为全旗基本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管理体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和谐共融、协调发展的循环型社会。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于鑫 ]

让爱常驻每一位孩...
献爱心
留守老人
同局通办
向日葵宝贝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收到新书啦!
220多项成果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