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种子这么好!农科院专家推广这个种子的时候,我还担心呢,黄瓜种得好好的,换了品种,不好卖咋办?现在经过对比,还是这个‘德尔2010’卖得好!”6月14日,菜农刘建国说起黄瓜换新品种的事儿,一脸的喜色。
刘建国是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把栅乡前不塔气村的菜农,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有6个年头。记者见到他时,是在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设施专用黄瓜新品种示范推广现场会上。作为受益的农民之一,刘建国自然很有发言权。
正值大棚黄瓜采摘,他和妻子一边摘黄瓜,一边向大伙介绍新品种“德尔2010”的优点。“这个瓜的产量不是最高的,但因为瓜条顺直油亮,刺瘤明显,长时间不打蔫,市场上特别好卖,价格就比其他品种每公斤高出4到6毛钱。我这一亩大棚要是都种这个品种,能增收7500块!”
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勇介绍,从2011年开始,蔬菜所陆续从全国各地引入保护地黄瓜新品种120余种,通过在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的项目中试验示范,初步筛选出产量高、适应性强、商品性好、品质优的黄瓜新品种。目前呼和浩特市的早春茬黄瓜主要是“德尔2010”为主,秋延后黄瓜主要以“津优35号”为主,越冬茬则以“完美6号”为主打品牌。
来到菜农武天财的大棚,看到他也正在大棚里忙乎。说起“德尔2010”这个新品种,武天财指着一箱刚刚打好包的黄瓜说,“就是这个品种,你看看这瓜皮色多好看,油绿油绿的,再加上瓜型好,上了市场就数它好卖!我算过账,种这个品种,一茬黄瓜一亩纯收入能达到27000元!”
科技人员精心挑选,菜农地里细心伺弄,瓜熟蒂落之时,何愁农民不增收?科技员贾灵惠说:“我们就是要让更多菜农认识到新品种的优势,让他们增收增效!”(记者王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