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拼搏尽责圆梦系列评论之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长期的实践证明,哪个时期走创新之路,就会生机勃勃,就会跨越发展;哪个时期因循守旧,就会出现舛错,就会裹足不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古语说“物壮则老”,即使成功的模式,也不能一个姿势长不变。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下,也会因客观变化而不适应、而僵化,所以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才能不断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利器不钝,活力长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跨越发展的历程,也是勇于改革创新的历程。当前,适应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我们仍需勇于创新,永不懈怠,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地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一个又一个发展目标。
创新是圆梦的强大动力。近年来,我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各领域、各层次改革,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把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落到实处,同样需要增强创新意识。比如加快“五个基地”建设,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才能适应发展需要;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必须要为旗县发展减负、放权、松绑、助力,等等。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创新,及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观念、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取得新突破,推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创新必须要有披荆斩棘的锐气。实现中国梦,我们需要敢为人先,不怕碰壁,不怕困难,勇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创新需要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需要解放思想,和着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其中必然有挫折和失败,有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尤其是当下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只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找到更宏大的舞台,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贯彻落实好“8337”发展思路,谱写好中国梦的内蒙古篇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它考验着我们的勇气,考验着我们的智慧,考验着我们的担当。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敢闯敢试的实干作风,努力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回应全区人民的殷切期待。(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