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自治区决定实施创业就业工程,明确了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县域经济是承载自治区发展定位的重要平台,扩大就业规模、推动全民创业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发展县域经济需要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参与和创业支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就业创业工作。
首先,围绕发展县域经济,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就业创业工作关乎百姓福祉、关乎经济发展。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交织在一起,给总体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区就业形势同样也面临着多重压力,保持就业局势稳定的任务非常艰巨。各级人社部门要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千方百计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就业工作。各地在谋划发展现代农牧业、县域工业、现代服务业过程中,也要同步考虑促进当地劳动者就业,广开就业门路,拓宽就业空间。在安排引进重大建设项目时,把吸纳就业作为项目论证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动介入,及时了解项目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在项目开工建设、生产运营等环节中,及时为用工招聘、用工培训和岗位培训等做好服务工作,发挥重大项目拉动就业的作用,把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变为就业的增长点。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点多面广、灵活性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认真落实职业介绍补贴、技能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完善空岗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中小企业用工需求,积极跟进用工服务、技能培训等服务,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激发中小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三是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高校毕业生是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推动经济和产业升级的生力军。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我们将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结合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努力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发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县域基层就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力争年底前,帮助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的准备之中。四是推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加强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农牧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围绕推进城镇化建设,积极开辟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打造劳务输出品牌,通过转移就业促进农牧业人口向城镇集中。五是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及时了解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情况,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其次,围绕发展非公经济,着力扶持全民创业。鼓励全民创业,是发展非公经济的原动力,也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有效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但是,目前全民创业的内在动力还远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扶持全民创业,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出台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创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加强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结合县域产业布局和主体功能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专业市场或通过政府投资新建等形式,加强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扶持和孵化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产业拉动力的中小微创业型企业。自治区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通过3年时间打造100个标准化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三是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创业服务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重点围绕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加大创业项目库建设,尽快实现与国家创业项目库的链接,及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信息。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注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使更多的求职者变为创业者,变为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我们将从当前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推进培训资源共享,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工作。一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定点培训中的所占比例,选择一批社会信誉好、办学条件好、培训能力强、专业设置合理、促进就业效果显著的院校来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整体提升我区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为广大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职业培训服务。二要打造培训品牌,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在全区组织开展特色培训品牌创建活动,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大力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紧密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区域培训品牌,使就业技能培训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三要畅通培训信息渠道,努力完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与用工单位、培训机构、培训对象的沟通,把招生与招工结合起来,把职业介绍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及时跟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就业一人。四要整合现有实训资源,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自治区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各地重点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对现有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扶持建设50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牌效应的标准化实训基地,做到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
第四,围绕发展县域公共事业,努力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区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县域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将尽快研究出台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逐步健全服务机构,落实人员配备,保证工作经费,加强场所建设,改善服务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延伸到苏木乡镇、街道和嘎查村、社区,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街道、社区嘎查村的五级公共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就业服务实名制管理工作,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全面实现信息采集、录入的全覆盖,建立起翔实的各类人员就业状况信息库。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将在全区开展标准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创建活动,统一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为劳动者、用工单位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全面准确地对劳动供求状况进行动态统计、分析研究,并提出应对措施。四是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随着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劳动关系调整的范围和难度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加。我们将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三方机制建设,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全覆盖,强化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工业园区的范围,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范企业用工和裁员行为,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积极推动企业和乡镇街道等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仲裁机构仲裁院实体化,完善争议仲裁组织程序和工作规则,不断提高办案效能和质量。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充分就业,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认真履行就业工作牵头部门的职责,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协调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作出积极贡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萨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