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内蒙古农牧业结构怎么调?
要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举绿色旗、打特色牌、走生态路,大力发展绿色、特色、高效农牧业,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增、节、退、转、保”,加快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多元发展。
“增”就是努力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商品粮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
“节”主要是采取节水措施,改变灌溉模式,扩大灌溉面积,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退”就是退出部分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旱作坡耕地,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增加植被盖度,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转”就是转变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在精耕细作和提高单产上下工夫,同时通过农机和科技等综合措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
“保”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2路。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避灾型农业,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强化节本增效,提高单产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全面开展粮油糖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草原畜牧业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全力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提高个体产出效益,挖掘绿色畜产品基地增产潜力。合理控制载畜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创新畜牧业经营机制,提高绿色畜产品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努力走出一条草原绿起来、畜牧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的和谐发展的道路。
要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突出抓好优势区域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灌溉,加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增强各类优势农畜产品基础产出能力。
要强化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把促进科技进步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推进农牧业科技自主创新,推进农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玉米、马铃薯、奶牛、肉羊、肉牛等18个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示范推广团队。
要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型向复合经营型企业转变,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创新和完善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形成比较稳定紧密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要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
加快建立健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充实监管人员,加强无公害农畜产品认证工作及认证后产品的监管工作,实现具有我区特色的鲜活农畜产品无公害化和产品质量可追溯,全面推广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技术规程,积极引导绿色食品和有机农畜的生产发展,将我区的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加大对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逐步增加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全面落实对粮食、油料、奶牛等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逐步形成稳定规范的制度,切实增加农牧业投资总量,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优势区域建设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记者王国英 通讯员岳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