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着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的内蒙古顺应发展大势的选择。正因为如此,在“8337”发展思路中,“三个着力”的第—个便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
按照“8337”发展思路绘就的蓝图,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为了营造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良好舆论氛围,从7月3日起,在《产经前沿》“聚焦‘8337’发展思路系列报道”专栏中,陆续推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的解读性报道,内容涉及工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等9个方面内容,今天推出第三篇——
|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仅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而且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对自治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功不可没。2012年,全区煤炭产量、发电装机、风电装机、外送电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天然气位居全国前列,国家新型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呼之欲出。
然而,问题相伴而生: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能源在自治区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资源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这对于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来说无疑是一道必须越过的门槛。只有通过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才能实现自治区能源平衡的可持续性;只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才能使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以真正提高。
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当前形势下,立足“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关乎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三个热点间题摆在我们面前:
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怎么样?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调什么?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怎么调?
【热点问题】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怎么样?
内蒙古煤炭、天然气、风能等资源优势显著,开发成本低,发展能源产业条件优越。目前,我区每千瓦时发电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5元左右,煤制气生产成本在全国更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能源产业当仁不让地成为自治区经济的新引擎。2012年,全区能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322.2亿元,实现利润1086.11亿元,税金502.77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78%、69.9%和55.6%。
“对于内蒙古来说,无论是传统能源产业,还是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利用都获得了大发展。”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赵秀清博士说。
事实也确如此。从传统能源产业来看,2012年,全区煤炭产量10.6亿吨,占全国跨省区煤炭交易量的40%,成为全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和输出省区;发电量3341.44亿千瓦时,外送电量1337亿千瓦时,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形成了以500千伏为主干网架的电网结构,蒙西电网与华北电网相连,蒙东电网与东北电网相连,500千伏外送电通道11条。
全区煤炭产业集中度和行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据自治区经信委资料显示,我区以煤炭资源整合、改进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推进机械化采煤为手段,持续整顿关闭小煤矿,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区煤矿由1387座减少到563座;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退出市场;煤矿单井平均年
生产能力达到158万吨。煤矿开采工艺实现了由房柱式炮采向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嬗变,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90%,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目前,全区已建成千万吨级以上大型煤矿17座,占全区煤炭总产能的30.6%;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占全区煤矿总数的39.6%,占全区煤炭总产能的80.6%。
从可再生能源来看,全区大多数地区具备建设百万千瓦级、甚至千万千瓦及以上风电场的条件;太阳能年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是全国高值地区之一。截至2012年,全区累计并网风电装机1692万千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22.14%,居全国首位。
从煤炭清洁转化来看,我区鼓励煤炭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行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五大示范项目。其中,神华集团108万吨煤直接液化项目、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大唐多伦160万吨煤制甲醇转46万吨烯烃、神华包头60万吨煤制烯烃、通辽金煤2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项目已经投产,并取得了良好效益。这些项目的工艺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截至2012年底,全区煤制油产量达到103.69万吨、煤制烯烃产量54.5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全区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赵秀清博士说。
【热点问题】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调什么?
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能源产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供应消费方式的转变。立足“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内蒙古能源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市场对煤炭的旺盛需求,我区迅速积聚了巨大的煤炭产能。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放缓和结构调整等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下,内需不振,外需疲弱,煤炭供过于求,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由此,调整能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成为必需的选择。
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朱晓俊认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存在结构性问题。原煤输出比重大,转化率低。原煤输出占到煤炭总产量的62.4%,而煤化工用煤仅占区内用煤消耗量的17.2%;能源比重低、规模小。风能发电量仅占全区发电量的8.5%;外送通道建设滞后。由于没有远距离、大能力的电力外送通道,内蒙古能源基地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大量清洁能源的输出和电源基地的开发规模;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全区矿井回采率在60%以上,尚未达到80%以上的国家标准。煤矸石综合利用率为15%,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