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奔重卡驾驶室生产线

小尾羊生产车间

达茂旗风电清洁能源
包头市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本地区最具发展实力和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用仅为全市平均水平6.8%的能耗,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9.7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达23.5%,同比增长21.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9.2%,拉动作用居各产业之首。
“把内蒙古建成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基地”———这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五个发展定位之一。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包头市委书记郭启俊指出,要“加快实施投资200亿元的兵总高端装备制造园区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努力打造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园区。”
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炜东指出,“现代”、“新型”的核心在于高新技术的支撑,包头要进一步全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让高新技术不断“嫁接”装备制造业走向高端,走向集群化发展。
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贵在行动,行动见证一切:
进一步做大做强传统装备制造业,持续提升技术竞争力。今年6月,位于稀土高新区的北方股份凭借强劲的规模增幅和利润增幅,跃入最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北方股份在海外市场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二,在国内拥有八成的市场份额。
通过大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酷暑7月,包头装备制造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园”内一片忙碌的建设景象。园区的一侧是5万台北奔重卡总装生产线的建设场地,另一侧是北大工学院包头产学研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引进一批院士和高精尖领军人才,建设若干研究院,规划5年内研究成果转化达到50亿元。
科研创新规模加大,产学研紧密结合催生一个更加巨大的包头制造平台走向主舞台。去年,装备制造园全力引进北大工学院,成立了包头研究院,目前正在筹建13个研究所,所涉及的15个研究项目都与包头的重要产业相关。
依托稀土优势,做强稀土元素的新型特色装备制造业。目前,包头与江苏天彩公司合作建设世界最大的发光材料生产基地,填补了包头稀土在发光材料领域的空白。还引进世界一流的永磁磁共振专家团队,在包头建设了世界最大的一体化永磁磁共振生产基地。而包钢稀土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升级改造等54个重点科研项目,也在进一步推进中。
包头制造,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在包头市“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力牵引下,在一个个大项目的带动下,已经“装备”好了再增长的新引擎。到“十二五”末,包头,要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和集聚区。
非公经济经济升级生力军
□记者郭健
目前,包头市非公经济已占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了从“草根经济”向“丛林经济”的转变,成为了就业经济、富民经济、强市经济。
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996.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0%。非公经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4亿元,同比增长26.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9.9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非公经济各项指标的增长好于预期,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在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确定了非公经济工作思路,即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服务外包等手段吸引民营资本进入,改善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非公企业来包头投资,提升地区非公经济的发展质量;激活本土非公企业活力,加快发展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动员全民就业,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充分发展;围绕全市产业链延伸,引导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形成不同所有制经济融合、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为了促进非公经济质量提升,包头市将今年定为非公经济招商引资项目推荐年。5月,我市组团参加首届内蒙古·广东科技合作活动周,共签订31个项目,签约金额的近半数为非公经济贡献。6月,北京华联集团与北京瑞和集团共同投资30亿元,将在青山区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培训中心、精品超市、结算总部、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7月,全国最大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山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包头市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千方百计为各类企业家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氛围。7月31日,市政府出台《包头市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规定》,从放宽准入条件、强化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持、实行税收优惠、完善价格收费政策、加强土地矿产要素保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等七个方面对非公经济提出80条具体的支持政策。之前,我市还成立了以市委统战部部长任组长,两位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29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全市非公经济发展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希望通过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集全市之力共同推进非公经济发展。针对非公经济维权难的问题,我市在原有非公经济维权投诉中心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由多位市领导挂帅,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政府所有职能部门和各旗县区、稀土高新区共4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包头市非公经济维权投诉协调领导小组。
包头市非公经济,正在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县域经济吹响发展集结号
□记者赵遐
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强则全区强。6月2日,自治区县域经济工作会吹响了发展县域经济的集结号。为了更好地与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接,并更好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提出,我市发展县域经济要重点抓好“四个一”:抓好产业培育这个核心;抓好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这个载体;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根本;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个保障。
各旗县区高调呼应、合拍共进,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发展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打造包头县域经济升级版奋勇争先。
土右旗,坚持新型工业强旗与文化生态立旗并重的发展思路,按照“一区两基地两中心”发展定位,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打造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示范旗。土右旗围绕自治区“五大基地”建设,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培育煤电、煤化工、光伏等优势产业,打造包头新型工业基地;依托粮饲、乳肉、果蔬等产业优势,打造包头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挥区位、资源和交通优势,打造内蒙古西部商贸物流中心;挖掘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潜力,打造内蒙古西部文化旅游休闲中心。预计到2015年,土右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5%,县域经济实力进入自治区旗县区15强。
达茂旗,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打造自治区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满都拉口岸物流园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煤炭物流基地;依托23个牧业产业化园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利用天然草原、历史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到2017年,全面建成巴音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达到1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达到260万千瓦以上;口岸过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旅游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40户以上,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建成自治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的重要板块。
固阳县,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努力建设自治区和包头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重要基础工业产品加工基地、新能源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努力打造包头市山北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实现脱贫致富、工业强县和建成包头市精品卫星城“三大目标”。到2017年,固阳县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记者贾慧珍
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自治区自主创新首台首创30强科技成果评选中,我市有14项成果列于其中,占全区近一半,且7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些成果还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2012年就达到了750亿元,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3%,为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首届内蒙古·广东科技合作活动周上,稀土在特殊物性化合物、镁(铝)合金等方面的应用等33个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成功签约,让“包头创造”艳惊四方,也为包头这座老工业城市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
钢铁产业围绕提高钢材性能和增加新钢种,成功研发了一批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新品种及深加工产品占产业产值的1/3以上。铝产业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及节能降耗,开发了高纯铝等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合金化比例大幅提高。稀土产业则进一步加大了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深加工产品及应用产品的研发力度,成功开发了特种稀土永磁电机、稀土核磁共振成像仪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稀土应用产品。
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势头强劲,已经由最初单一的生产型企业逐步向核心零部件、整机研发型企业转变,目前已具备了较强的风力发电机组用叶片、法兰、变速箱、偏航器、风机主轴等配套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
山晟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项目,掌握了国内最先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的核心技术。科盛太阳能公司的100兆瓦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已经实现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坚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我市才真正地发挥了创新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驱动作用。
包头在“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七个二”的创新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200项重大科技项目;培育创建20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认定200家(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新认定200家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培育20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组织培育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专利年申请量达到2000件以上。
今年我市将积极支持和培育10家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企业创建各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认定10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0家,并重点支持一机集团中重型传动实验室和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全年专利申请量2000件。
创新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记者张鹿园
青山区乌素图街道利民社区居民小王想给自己的孩子办理社区医疗保险,一大早就来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咨询,社工白雪将各项政策讲解清楚后,将自己的“社工名片”递到了她手里,“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我,大热天的不用来回跑了。”白雪告诉记者,为了更加方便居民,他们制作了社工名片、建立了社区工作QQ群等,希望借助这些方式来方便沟通,为居民们节省时间,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
除了周到的服务,让居民们深刻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办事程序的简化。刚申请到低保的周大爷说,现在办理低保手续比以前节省了好多时间,“现在不用到居委会申请、到街道办审核、再到区民政局审批了,只要到社区服务站提出申请就行了,从原来的十几天节省到了现在的三天。”
“精街道、强社区”试点工作开展后改变了过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指挥链长、管理层次多、效率低的矛盾,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包头市委、市政府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和创新各项工作,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聚集,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快提高社区管理水平”的要求。各试点社区在开展上门、代理、预约等服务基础上实行了更加精细的“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居民划定为若干网格,配备专人管理,使社区与居民联系更加紧密,服务更加亲情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包头市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工作中,以深入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突破,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多地投向社区,在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基础的同时,使管理重心下移,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带来的便利,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社会管理创新探索的落脚点在服务民生上,包头市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划分网格管理等措施,建立起社区党委、社区管理服务站、社区居委会三方联动管理模式的道路,实现了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大大提升了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力争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同时帮助居民实现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
生态建设实现百姓宜居梦
□记者姬卉春
包头人越来越发现,在这个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北方工业城,抬头可见蓝天,低头便见绿水,可遥望青山,可亲近湿地,亦可奔向茫茫无际大草原。
有数据显示:仅“十二五”前两年,全市共实施林业重点工程128.9万亩,森林面积增加到678万亩;森林覆盖率每年以0.6个百分点递增,2012年达到16.3%。
而2012年全市荒漠化土地面积与2007年相比则减少1.29万公顷;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31%,年均增长1.74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41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0%。全市湿地面积达到3.6万公顷。
枯燥的数据背后是老百姓最大的获益———全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每年在452万吨以上、吸收固定粉尘在2260万吨以上、湿地固碳总量达到36万吨。
今后一个时期,包头将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着力打造南部“两大生态界面”(大青山南坡、黄河湿地)、修复北部“两大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扎实开展五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六大重点区域绿化,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这一战略构想,正是“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高调落实,揭开了包头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规划全长约122公里,绿化面积10万亩。从锹镐并用挖坑栽植做起,从背30斤重的土包上山做起,从建蓄水池做起,从拉水上山做起……5年过去,包头人完成造林12.3万亩,占大青山南坡可造林地22万亩的56%。今年前半年全市已完成造林7700亩,占全年计划的77%。
绝迹多年的青羊、狍子等动物重现山林,曾经干涸的水源地和泉眼又开始出现水流,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形成了大片经盛夏不化的冰湖……
加强湿地保护,已经成为包头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建成包头黄河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南海子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昆都仑水库自治区级湿地公园1处,腾格淖尔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
为改善全市草原生态环境,从2008年起,我市实行全面禁牧。2012年,山北地区草场平均高度达到17.75厘米,植被覆盖度达到30%以上。
根据自治区召开的全区推进重点工作动员大会,包头市按照会议精神,对重点区域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从2013年至2020年,包头将用8年的时间,完成全市六大重点区域绿化任务,使重点区域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完成公路绿化1080公里,黄河北岸绿化112公里、1.55万亩,村屯绿化392个,厂矿园区绿化24个,城镇周边绿化11万亩,大青山南坡绿化8万亩。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有些任务已超额完成。(文/记者何志勇图/记者牧人吴杰 通讯员刘清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