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亮身份,却敢向摊贩收费,且收费后不开具任何收据手续。而摊贩则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明知不合理却乖乖掏钱,这又是为了什么?
不明身份人来收卫生费
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包头市白云鄂博路与莫尼路交会处,由此处向北行走,马路东侧一字排开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蔬菜、水果摊位。
摊主王师傅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两个穿着便装的青年男子来向他收取5元的卫生管理费。“来了就得给人家,否则不让你在这里摆摊。”当记者询问收费人员属于哪个单位的执法人员时,王师傅也是一脸无奈:“不知道,就见那两人开着辆卫生执法的面包车。”
记者致电昆区卫生局,昆区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明确告诉记者,并未对该区域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卫生局的检查执法行动队相关人员的着装、票据都有着严格要求,不可能有着便装的工作人员随意收费。随后,记者又致电包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昆区工商局。工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年前,我们就已经不向摊贩收费了。”而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城管执法以规范清理为主,不存在收费。”
对于收费人的身份问题,另一位摊主赵先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些收费人员并非“正规军”,而是“杂牌军”,“应该都是南排村委会的”。同时赵先生还透露:“本村的人做买卖是不收费的。”采访中,一位销售白菜的摊贩告诉记者,他没被收过任何费用。记者根据地图上的行政区域划分发现,这条街道属南排村的辖区。记者致电南排村村委会,村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村委会并未向此处摆摊的摊主收过费,但不排除下面的大队进行卫生管理。当记者向该工作人员索取相关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时,对方表示“不清楚”。
收费无收据
赵先生是摊贩中少数认可收费的人,他认为“既然在人家的地盘上做生意,这个钱应该给,买个太平。”但后来他发现,虽然交了卫生费,可周围的卫生状况并未见好转。有时摊主为了不影响生意,甚至需要自己清理卫生。更为令人诟病的是,来人收费却不给收据。“你收费可以,但总得合理合法吧!”销售土豆的韩大姐表示,她曾向收费人员索要收据,可对方总是说:“票还没印好呢”。“到现在我也没拿到过他们的收据。”另一位卖百货的刘先生还告诉记者,“和收费的人混熟了,给三两块也行。”这就让摊主们更加怀疑收费人的身份和目的。
王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方每天收取5元的“卫生费”,如果他出摊20天以上,光此一项每个月就得多支出100多元。赵先生也告诉记者,他们做的是小本生意,再加上近来生意清淡,收入并不多,如此收费,会让这些摊贩吃不消。但这里是交叉路口,人流量大,“生意还好一些,别的地方就更差了,所以大伙都忍了。”言语中,赵先生透露出无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继续做生意,许多像王师傅、赵先生这样的摊贩只有哑巴吃黄连,别人不说就不敢再多问。他们既不明白为什么要交“卫生费”,也不清楚收费的标准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核准。
可能涉嫌违法
那么,这些摊贩遭遇的收费是否合理呢?记者咨询了包头市工商局,公平交易科的工作人员表示,收费却无法确定身份证明和收据,此收费涉嫌违规。正规的收费收据上应该有单位,也就是收费主体,开票据的日期,被收费的对象以及用途。而且收费人员要去当地物价管理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收费时要出具相关身份证明。现在的农贸市场分为两大类,一是政府投资,二是社会力量经营,对于收取摊位费和卫生管理费有严格的要求。目前像王师傅、赵先生等人的这种情况,在政府投资的农贸市场外经营的摊贩,没有纳入价格管理范畴。如果收费主体不能提供收费许可证,或者不能表明身份,有可能涉嫌违法,可提请公安部门介入。(记者 石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