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进五原县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二期项目区新公中镇光胜七组项目片,只见整治后的土地平整开阔,田间机耕小路纵横交错,衬砌渠道笔直畅通,整个项目片实现了渠、沟、路、林、田五配套。
“打破农户土地界限、打破杂乱田块地貌、打破布局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规整田块、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完成整治后重新承包经营。”从2010年开始,一场开发河套的大型工程———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开始在五原县实施,3年间30万亩的盐碱地变成了良田。
改造前———桥破渠烂盐碱重
“我们村的土地从来也没搞过任何配套工程,盐碱大、缺渠少路、没有排水,小麦、玉米根本种不成,每年只能种点葵花。去年夏天的雨涝灾害全村有将近60%的地绝收”。说起复兴镇永丰村的土地整理项目,村支部书记邬林德可是受够了盐碱地的苦。“从去年开始,我们全村17000多亩耕地全部列入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一下子解决了我们多年来想解决的难题。”
由于五原地处河套地区最低洼之处,立地条件差,且多年来未实施过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耕地高低不平、土堆多,地块杂乱、不规则,渠低地高、灌溉不畅,斗、农、毛沟淤平,排水不通,农田道路布局混乱,生产道路互不连接,农业机械进出困难,农民经营极不方便,农业收入低,与全县的土地面积和农业大县的地位相比极不相称。群众形象地概括为“渠低地高、土圪旦多”、“深浇漫灌、草堰子大”、“沟满壕平水鼓症,广种薄收盐碱重”。
改造后———田方路直好耕作
光胜七组组长腾利军正拿着账本盯对账,几个村民拿着米绳丈量土地。“你们这是分地了?”记者不解。“可不是,我们这儿今年实施了国家的土地整治项目,整理完以后,我们的地多出来了,正又重分地了。”村民张小平快人快语。
腾利军告诉记者,他们小组共有农民90户,270口人,原来有耕地2400亩,经过整治后达到2800亩,平均每人可多分1亩4分多。
今年70岁的陈永宽说:“我原来50多亩地分10来块,经过整治,现在只剩下5块了,每块10亩多,不仅方便了种地、淌水、收割,还给我们增加了土地,这个项目就是好!”
2010年,自治区启动实施了300万亩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五原县被确定为全区首批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的15个旗县之一。2011年7月28日,自治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巴彦淖尔项目区开工仪式在五原县举行,由此也拉开了全区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帷幕。
为了高标准实施好这项重点工程,五原县组织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专家、技术人员实地踏勘,统筹考虑地理位置、水利状况等因素,向规划设计组提出符合地方实际的规划设计要求。在规划设计中,按照田地平整、灌排配套、沟道通畅、生态优美的标准,要求积土清运,渠沟规整,排水沟道能长则长、能宽则宽,每1万亩农田排水沟道不少于25公里,农田林带宽度达到5至10米。
在项目区内,坚持大破大立的原则,打破农户土地界限、打破杂乱田块地貌、打破布局混乱的渠沟路,统一平整土地、统一规整田块、统一开挖渠沟、统一修整道路、统一植树造林,完成整治后重新承包经营。
大破大立的土地整治模式成为五原县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
“土地整治大破大立,利于规划设计,利于土地平整、规整田块,利于灌排配套、修整道路和林网配套。”副县长谢卫仁说。为了保证施工符合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规律,五原县打破常规,秋浇预留干地,调整来年种植计划,实施冬季施工,施工期延长5个多月,破解了施工难题。在农田林网建设中,实施宽林带、大网格造林,保证了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胜丰镇美星村胡志刚说起土地整治的效果非常高兴:“整治后,村里的耕地增加了1000多亩,渠、沟、路配套完善了,浇水顺畅了,盐碱地少了,收入高了。去年夏天的暴雨灾害中,受灾轻,绝收的地块没有多少”。该村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后新增土地近1000亩。
看今朝———田野处处现活力
原来的“破烂渠、沟、大堰子、弯曲路”,通过土地整治变为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排水沟的开挖降低了地下水位,有效地控制了土壤盐碱化,许多低产田变成了中高产田。
目前,激光平地机、点播机、青贮打捆机、收割机等新农机具在项目区推广和使用达到80%以上。
据五原县国土资源部门测算,五原县的三期30万亩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将为农民增加4.5万亩耕地。不说整治后给农民生产带来的便利,不算土地整治给农民带来的直接经济增长,仅新增4.5万亩耕地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如今,放眼盛夏的五原县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区,平整的耕地一望无垠,灌排渠系配套完善,农田道路通畅无阻,农田林网郁郁葱葱,曾经的盐碱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记者 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