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社会法制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于危难 包头小伙焦永强身体依旧“倍儿棒”
 

  “因为您的无私捐献,我爱人有了生的希望,若不是您,年迈的母亲要白发人送黑发人,未成年的女儿会失去父爱,家庭的顶梁柱会垮掉,您让这个家重新看到了希望,充满了欢乐。”

  9月11日,捐献造血干细胞出院1周后的焦永强再次读起这封感谢信,心潮澎湃。

  “因为自己的一个承诺,一个负责任的选择,不仅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更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也圆了我一个助人救人的梦。做这件事的意义,超出了我的想象。”焦永强动情地说。

  焦永强,33岁,包头人,北奔重汽集团驾驶室制造公司组焊车间一名普通焊工。平素,他给同事和朋友们的印象是一个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人。2009年5月8日,焦永强逛街时,偶然看到呼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活动。当他得知因为血液疾病,每年有很多患者去世时,很是同情,当即决定成为捐献志愿者。在抽血、HLA分型检验等一系列的检查结束后,焦永强的相关资料被录入了中华骨髓库计算机数据库。就这样,他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热血救助濒危的生命。

  “说实话,当时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时,真没想太多。私下里觉得,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是个非血缘资料库,配型相合的几率仅为万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能配型成功的几率很小。”焦永强对记者说,憨憨地笑着。

  时隔4年,焦永强几乎把自己加入志愿者队伍这件事忘了。几个月前的一天,焦永强意外接到包头红十字会的通知,他的血液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得到消息,我觉得,茫茫人海,那个患者的血液能和我配型,真是幸运。他等着我救命呢!造血干细胞我必须捐!”焦永强下定决心。

  8月28日,焦永强在包头红十字会的陪同下,赶到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

  因为患者体重达75公斤,焦永强必须捐献两次“救命血”,才能挽救患者。9月2日和3日,他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依据个人体质差异,捐献者可能会有轻微头晕或腰部不适症状,但他体质较好,事后,仅感觉腰部有点不适。

  9月4日,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焦永强带着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返回包头,受到了包头市政府、包头红十字会和所在单位英雄般的礼遇。

  “荣誉和肯定让我很受鼓舞,更让我高兴的是,在身体健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我的血点燃了患者的生命之光,值!”按照有关规定,造血干细胞患者不能与被捐献者会面,也不能有任何私下接触,除了那封感谢信中提到的信息,焦永强对那位患者及其家庭一无所知。然而,这些日子,在家休养的焦永强时常想象对方身体康复出院、与家人团聚的幸福画面,想着想着,心中充满温暖。

  “当初,我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家里人坚决反对,我心里也有些忐忑。因为毕竟不清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焦永强说。当初决定成为志愿者,出于一份朴实的爱心,但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自己也与多数人一样,并不太了解。

  为了心里有点儿底,焦永强上网查了相关资料。多少了解一些情况后,他开始耐心地说服家人。由于家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解更少,往往是刚说服,扭头就又反悔了。这个说服过程,经历了好多次反复。

  “事实上,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差不多,对健康没什么影响,这几天我就是站得时间长了有点儿腰困,医生说休息一两周就可完全恢复。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清晰流程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对健康没什么影响,能挽救生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的队伍里来,让血液病患者获得新生。”焦永强说。

  “包头前两例捐献者到目前为止身体都非常健康,事实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的健康无害。”包头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潘杰告诉记者。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库副调研员哈森解释: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相当于“成分献血”。中华骨髓库采取的都是最先进的“外周血采血”。通俗讲,就是两臂扎针,一个胳膊出血,一个胳膊回血,经过一个血细胞分离器,把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其它血液成分输回到捐献者体内。

  “截至2012年底,我区已有24039人作为志愿捐献者加入中华骨髓库。焦永强是全国第3684例、内蒙古第31例、包头第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今后,希望有更多的人成为志愿捐献者,让血液病患者获得重生的希望。”哈森呼吁。

  正能量在传递。在焦永强的感召下,那名患者在感谢信中称,他也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成为志愿者。有朝一日,救他人于危难。(记者 王连英 通讯员 殷蕾 龚海啸)

[责任编辑 赵静 ]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军训
煤矿棚户区居民迁...
葡萄园里欢乐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大秧歌扭起来
牧民也能用无线WIFI了!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