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保部刚刚公布的最新一批国家级生态乡镇名单上,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榜上有名。这是该镇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上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
过去,该镇哈巴其拉村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治理沙害,该镇争取到9万亩风沙源治理人工造林项目和1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今年,该村的10万亩樟子松基地已全部建成,150万株樟子松和410万株沙枣、枸杞等经济林让沙地披上绿装。为了让农牧民走出“绿荫下的贫困”,镇里还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林建设。沙地南缘的五台山村,2000亩生态园已经成为“花果山”,一人多高的海棠、李子等树已经到了结果期。而在太平村,新建的700亩经济林长势正旺,这3.5万株苹果树5年后又将成为村里致富的摇钱树。
该镇今年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封育工程1万亩,封育区内种草1500亩,造林1700亩,聘请37名护林员看护。为化解封育禁牧后的草畜矛盾,该镇变“减畜”为“增草”,增加人工种草面积。今年,镇里人工种草已达11万亩。紫花苜蓿种植大户姜林,今年种植苜蓿1000多亩。老姜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玉米亩均收入也就是500多元,今年雨水好,每亩收入能达到800元以上。
种草养畜,让该镇生态畜牧业勃然兴起。依托11万亩人工种草和丰富的秸秆资源,在13个村建设了23处规模化养殖场。其中存栏2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养殖场3处,年出栏500只育肥羊的养殖场19处。全镇肉羊存栏6万只,肉牛存栏2000多头。眼下,瓦房村拥有7736平方米棚圈的育肥羊养殖小区也即将投入使用。镇党委书记周效明介绍,雨润集团入驻克什克腾旗,给土城子镇生态畜牧业发展带来机遇,镇里将组织养殖合作社与企业联办生态家庭牧场、联户牧场,实现牛羊四季均衡出栏,在让草原绿起来的同时让农牧民富起来。(记者 徐永升 通讯员 薛艳明 何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