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贺兰山下,有一处富庶之地,当地人称腰坝滩。阿左旗旗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巴依勒对记者说:“去腰坝滩看看吧,那里正在演绎农业升级版。”
腰坝滩位于阿左旗巴润别立镇,东邻贺兰山,西邻腾格里沙漠,上世纪70年代开发为农业灌区。40年来,随着耕地规模的持续扩大加之落后的灌溉方式,造成地下水超采日趋严重,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已严重威胁到腰坝滩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降水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了3000毫米的地区,无水即无农业。从2011年开始,一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好戏开始在这里上演。
8月,金秋送爽。记者在巴润别立镇见到了胡翠娥副镇长。她介绍说:“腰坝滩耕种面积9万亩,我们计划利用3年时间压缩耕地2.3万亩,最终将耕地控制在地下水位采补平衡的耕种面积6.7万亩以内。目前,已退耕地1.68万亩。与此同时,将传统农业向高效节水农业推进,传统粗放型的种植业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高产高效型转变。”
“自建公助”建温棚
塔塔水嘎查一座座温棚整齐排列开来,发展高效农业在当地人的意识中渐已成形。政府的资助和高效温棚的效益把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村里的王建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有4座大棚,一个棚一茬就有近2万的利润,顶15—20亩大田的收人,比大田挣得多,又省人力,忙是忙点,但不是苦人的营生。现在棚里的西红柿和茄子,是今年种的第二茬了。”王建保靠着自家连果园的35亩地和4座温棚,俨然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先锋。
温棚的推广建设,节水型经济作物的试种,使腰坝滩的种植作物开始趋于多元化,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基本控制在5万亩以内,投人种植的高效设施温棚共有373座,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建100座。
“一座棚造价10万元左右,采取‘自建公助’的形式建设,农民自建出资2万元,公助各种项目捆绑资金补贴6万元,政府还为农民协调2万元两年之内的贴息贷款。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人,扶持力度在全区来说也算是最高的。而且还在流通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上给予支持,有便民直销店。”胡翠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