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节俭过节 > 热点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北方新报】剥剥公款送礼“隐形衣”
内蒙古新闻网  13-10-09 10:36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剥剥公款送礼“隐形衣” 治治节日焦虑“病”

  今年中秋节,高档月饼纷纷遭遇“滑铁卢”;刚刚过去的教师节,礼品店也冷清了许多;再往前推,春节期间,因业务不景气利润大跌的豪华酒店不在少数。中央“八项规定”和“两节禁令”,让“人情市场”遭遇了寒冬。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讲究人情。只是,随着腐败的滋生,“人情”渐渐变味儿,从官员到百姓,每逢佳节必送礼。送送收收,时间长了,就演变成普遍的节日焦虑,连小学生都在为教师节送礼发愁。

  送送收收,催生了“人情市场”,从香水、香包,到大闸蟹、茅台酒、天价烟,都加入到礼品大军,价格越来越高,包装越来越精,月饼要用金银饰,酒瓶几成收藏品,豪华饭店、高档会所人流不息。人情市场上,带头消费的是公款,无奈叹息的是百姓。

  好在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力刹歪风。9个月来,人们看到,自上而下节俭新风吹拂,贪腐成了过街老鼠。一时间,社会松了一口气,除了不得不收敛的贪腐之辈,大多数人从送送收收的尴尬之中解脱了出来。春节的轻松,教师节的清静,中秋节的清亮,都给了人们一个好心情。

  当然,切莫以为世界就清净了,根治贪腐远不会这样轻松。贪腐一日不除,由之滋生的“人情市场”就不会绝迹。事实上,送礼恶习穿上“隐形衣”,又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媒体披露,一些商家推出“电子礼卷”,假网购、快递之便,神不知地送,鬼不觉地收,还可以将发票开成“办公用品”、“会议费”等。

  绝不能让穿上“隐形衣”公款送礼,断送了刚刚回归的节俭新风。实践教育了我们,要剥下公款送礼的“隐形衣”,根本还在于建章立制。从春节,到教师节,再到中秋节、国庆节,为何能清风徐来?谁都知道,是中央的“八项规定”和“两节禁令”,让送送收收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可见,建立技术层面的监管制度,完善财政预算决算制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才是让隐形公款消费无可遁形的治腐法宝。(特约评论员 孙甲)

[责任编辑 石超 ]

转起来!
纵马欢歌闻四方
收到新书包,好开心!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胡杨美景醉游人
“我们自己的展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