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节俭过节 > 热点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日报】送礼背后的信任缺失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节给老师送礼成为家长间默认的潜规则,久而久之,好好的一个教师节,让充满铜臭的金钱礼品弄得越来越庸俗。

  就在刚刚过去的第29个教师节里,不少老师又在为收不收礼而纠结。有人说,送礼是为了表达对老师的尊敬,是尊师重道。其实,从家长决定送礼,老师决定收礼的那一刻起,就表明了这不过就是一场买卖,一场家长试图用钞票敲开掌握“教育公权力”教师家门的交易,其背后凸显的,是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我国教育信任的缺失。

  为什么送礼,答曰“为了孩子”,因为怕别人送了自己没送,孩子会吃亏。这不是不信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或者说我们的老师会给家长“不送礼孩子就会吃亏的”印象,这印象是谁给家长留下的,怎么留下的,难道不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吗?时至如今,教育界的送礼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事情,其中裹挟了太多的利益交换,以至于学生可以凭借送礼获得老师更多关心,某些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家长办事儿,从而实现优先享受特权。从本质上来说,这不过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下一种交易,无奈的交易。与其费力去倡导“今年过节不送礼”,倒不如想想如何让家长不送礼也能安心,因为这是送礼现象生存的土壤,不把这个顾虑打消,就如同只铲去了地表的荒草,荒草明年还会长出来,还很有可能会报复性地野蛮生长。(李振南)

[责任编辑 石超 ]

转起来!
纵马欢歌闻四方
收到新书包,好开心!
美好梦想 安全起步
白菜丰收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胡杨美景醉游人
“我们自己的展览”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